第四百七十章 传奇(大结局)(1 / 2)

大唐小相公 天山寒鸦 1994 字 2022-09-30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做“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不过到了武媚这里,这话也是适用的,因为没有没有郑子文的支持,她想要登基就算能成功,也是危机四伏的。

武媚当了皇帝之后,郑子文就带着妻妾回到了大唐,然后继续搬回芙蓉园住着,而郑龙他们几兄妹则留在了欧洲。

按照武媚的想法,她是希望郑子文到洛阳去住的,但是郑子文却拒绝了她的请求,仍旧住在芙蓉园。

武媚也知道郑子文的倔脾气,所以干脆好人做到底,直接就把长安的皇宫赐给郑子文了,并且还派了十万的羽林军作为皇宫的护卫,保护郑子文的安全。

而郑子文也知道现在自己的身份不一般了,安全还是要注意一下的,所以住在皇宫里也算合情合理。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大唐的首都是洛阳,长安这个皇宫已经没用了,给让他住也算是废物再利用。

想到这里,郑子文也就同意了下来,然后一边咕哝着“节俭是美德”,一边就带着家人搬进了长安的皇宫里住了。

郑子文才刚搬进了皇宫,就拎上了鱼竿准备去祸害御花园水池里的鲤鱼了,才刚钓了两条,曹二狗就来了。

“回报陛下,新罗使臣求见。”

随着郑子文身份越发尊贵,曹二狗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如今除了郑子文之外,已经基本上没有人敢直呼他的名字了,而是叫他“曹大人”。

不过现在的他却没有一点“大人”的样子,看着他一脸谄媚的样子,郑子文顿时砸吧了一下嘴。

“啧啧,二狗啊,你说我怎么越看你越像刘炳了呢?瞧瞧你这媚样儿,就跟太监似得。”

郑子文话音刚落,曹二狗顿时笑的更灿烂了。

“陛下说的是,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陛下说小的是太监,那小的就是太监!”

听到曹二狗这话,郑子文顿时点了点头。

“嗯,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什么时候我干脆找个人帮你割了算了,反正你现在也有儿孙了,那玩意留着也没啥用了,据说少了那二两肉,走起路来也轻便些。”

说到这里,郑子文顿时转头看了曹二狗一眼。

看到他转过头来,曹二狗顿时“噗通”一声就跪下了。

“陛下开恩啊,这东西不能割呀,其实它还有点用的。”

听到曹二狗这话,郑子文顿时眯起了眼睛。

“能有啥用?”

曹二狗沉思了一会,然后抬起头看向郑子文,并且露出了一个腼腆的笑容。

“小的没事自己拿出来瞅瞅,心里欢喜!”

“……”

郑子文再次瞪了他一眼,然后不再理这个二货,转身去见新罗的使臣去了。

这次新罗的使臣来见郑子文并不是来搞外交的,而是来送礼的。

除了几十箱金银珠宝之外,他们还带来了新罗国君亲手写的国书,称愿意奉郑子文为“太极无上武威真龙大帝”。

这名字的确挺长的,以郑子文的好记性,在第一次听了之后愣是没记住。

不过称呼是没记住,但儿子的心意他是感觉到了,于是他点了点头就笑了起来。

“嗯,你们回去告诉新罗那个小棒槌,让他好好当皇帝,以后有困难就找大唐,如果不嫌麻烦,就坐船去欧洲找他大哥二哥,就说这话是他爹郑子文说的。”

郑子文是新罗国君的亲爹,这事现在已经不是秘密了,但是可能是刚才郑子文这番话太过霸气侧漏了,所以几个使节的脑门现在已经开始直冒冷汗了。

他们已经开始担忧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的国君转述郑子文的话。

最重要的是,“新罗那个小棒槌”是什么意思?

新罗的使节们走了,走的时候还一脸的心事重重,不过郑子文却没空闲关心他们了,因为他们前脚刚走,阿拉伯帝国的使节团就来了。

接下来这半年里,郑子文接待的国外使节团已经用十个手指头都数不清了,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一个问题。

“哇,原来老子已经这么牛哔了啊!”

其实郑子文的影响力比他自己想的还要大,就连大唐的百姓之中都开始流传起一首儿歌。

“东边一个皇,西边一个皇,东皇是月亮,西皇是太阳。”

武媚当然也听过这个儿歌,不过她却没有在意,而且她还有重要的事要做。

那就是杀狗!

如今她已经登基称帝了,而局势也已经稳定了下来,这时候已经不需要铲除异己,而是要建设发展了。

换而言之,就是之前的那些酷吏,已经到了该清理的时候了。

在他为称帝之前,周兴、来俊臣等人可谓是弄得天怒人怨,已经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所以这时候武媚也需要转移一下仇恨,把这些黑锅都丢给这几个酷吏背上。

周兴是第一个倒霉的,武媚将这事交给了来俊臣去办,于是来俊臣就去请周兴喝酒了。

在酒席上,来俊臣问周兴。

“如果一个罪犯死不承认谋反,你会用什么办法对付他?”

听到来俊臣的问题,周兴顿时满嘴酒气回答。

“这还不容易吗?找一个大瓮来,然后在瓮四周烧火,再把那人扔进瓮中,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哈哈哈哈……”

周兴说完就笑了起来,样子很是得意,这时候来俊臣虽然没说什么,但回去之后他就让人按照周兴的说法布置了一个用火炙烤的大瓮,然后才把周兴抓了回来。

“有人状告兄台谋反,请兄入此瓮!”

看着眼前的一幕,周兴顿时傻眼了,还没等来俊臣让人把他扔进去,他就什么都招了。

于是,也就有了“请君入瓮”这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