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
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
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
这段《四郎探母》是京剧久唱不衰的传统剧目,说的杨家将被辽军设伏,损失惨重。杨四郎也就是杨延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辽国铁镜公主结婚。
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
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
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
可以说只要是生,旦名角几乎都演绎过《四郎探母》,但现在的孟小冬唱起来却有一种自然的风流暗藏其中。
李若云好笑的看着李若凡,好像那个不着调的纨绔哥哥又回来了。你瞧,在上海捧戏子不算,还金屋藏娇,把人家姑娘带到四九城置办了宅院。这都叫什么事!
所谓京剧名家,大师其实都是后来的说法,即使是十三绝,四大名旦,赚钱再多,地位却是很低。许多粉丝再捧,但心底却是看低自己的偶像的。这和后世完全相反。
好比梅兰方大师再红,娶的也还是梨园子弟,唱青衣的福之芳。
梅兰方性格谦逊温和,含蓄大度,可谓是交游广阔,但即使如此,大家对他的称呼上一直还是蕴含贬义,譬如“梅郎“、“小友“、“艺士“、“戏子“、“老板“等,听着实在不大顺耳。
和梅兰芳交谊不错的诗人樊樊山在赠给他诗文书画时也不愿称兄道弟,更不愿意称呼其“先生“,却又知道戏界忌讳“伶人““小友“等称呼,权衡之下后使用了“艺士“这么个有点怪异的称呼。
要是性格刚烈的谭鑫培、陈德霖。据说谭、陈二人曾经收到一幅书画,只因为上面有“小友“二字,便当场撕毁,以表明自己坚决不接受这样不恭敬的称呼。
但也正是如此,梨园子弟极为抱团齐心,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让京剧最终成为国粹。中华儿女本来就是人人如龙,别人可以瞧不起自己,但自己一定要瞧得起自己!
李若凡却完全没有这种看轻他们的想法,不说别的,有几个人能够近距离听到胡琴圣手和冬皇的吊嗓啊。
李若凡快步走了过去,人未到而大声笑道:“小冬姑娘的须生越发老道了,我看直接可以登台了。”
李若云暗哼了一声,想看看这个把哥哥迷住的究竟是貂蝉还是妲己。
孟小冬有些不乐意的抿嘴道:“什么小冬姑娘啊,难听死了!你,你就叫我若兰吧。随便你,反正你是大少爷,我就是个唱戏的。”
孟小冬刚刚说完看见李若凡后面紧跟着一个穿学生装的少女过来,眉眼间和李若凡有几分相似,心里猜测这应该就是李若凡的妹妹吧!但她性格倔强,反而装作没事人一般。
李若凡却是自顾自的近前两步,笑道:“什么大少爷啊,今天去燕京大学看望妹妹,谁知就和南国社打对台开了两千根小黄鱼的赌局,要是输了的话啊,我就得灰溜溜的回老家喽!”
李若云道:“谁让你在宋韵婷面前非要和史书云争风头,本来是和宋姐姐定亲的,真要输了,这亲事也就吹了。”
孟小冬在心里说,吹了就吹了,女学生就那么稀罕吗?
(李若凡可不是一个人回到民国,别忘记还有那个一心想改变历史的樱花飞舞,她的父亲现在可是少壮派正在东北渗透呢,当时的东北是扶桑情报机构的伊甸园。历史究竟能不能改变?改变历史对未来究竟有没有影响?且看豆豆为你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