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张军说完,林微才有空去看门口等着的老大爷。
他正抱着一身儿小孩儿的衣服,安静地站在角落里。见林微看他,才抱着衣服走过来,“衣服总共花了八块九。”
说着,把找来的零钱也递给她。
林微接过零钱,笑着道:“谢谢您了,大爷。”
“这有啥谢不谢的!”老头摆摆手,满是褶子的脸上舒张开一点笑,“也是这孩子命大,遇上你。”
这年月,有多少人生了重病没钱去看,只能等死。
他也只能看着,却没心力去插手。
“我也是巧遇罢了。”林微小小叹了口气,有些遗憾,“我是经一忘年交介绍,来找王师傅的,结果他却搬家了……”
人没找到,先做了个好事儿。
也算有失有得吧。
“忘年交?可是头发花白的一林姓老头,笑眯眯的,喜欢些老旧物件,整日往东单闲逛,也爱追大筐?”
老头看着林微问道,面上也没显出亲近来。
追大筐?
林微一愣,“您前面说的都对,可是,‘追大筐’我不知道是什么……”
林老没说过这个,她平时也就是心血来潮了去那边晃悠一下买上几件,所以对“追大筐”根本不了解。
老头笑笑,有些神秘兮兮,声音也压低了一些,慢慢跟她说了这个词儿的来源。
原来首都周边的农民,用自行车驮上两个大筐,装着十里八乡收来的老物件,十来辆结成队,半夜出发,往文物商店送货。
自行车队来得早,而商店还没开门,没多会儿,门口就已经排起长队。
在这些队伍旁边,经常傍着一群城里人,跟他们搭讪、闲聊。
而这些人,林微想着,应该是玩古玩的“先行者”。
因为时代问题,经济条件不怎么好,所以文物商店收货出价很低,收购条件也十分苛刻,稍有残次,就被拒收。
而门外那些“先行者”,则伺机过来谈价,把农民卖不出去的货截留下来。
这便是“追大筐”的由来了。
“因为算是抢生意,所以这事儿都是偷偷的,没人愿意,也没人敢声张。”老头笑道,“我嘛,也跟着林老去过几趟,只是手头没钱,见了好东西又实在心痒难受,后来就不常去了。”
林微闻言,都想致敬前辈了。
这应该算是首都古玩市场的“史前期”,而眼前的老头与林老交好的这批人,应该就是“先行者”了。
“您老有工作吗?”林微笑眯眯地问他,要多纯良便有多纯良。
“我啊,早就退休了,如今是我儿子顶的班。”只是退休的时候他工级不高,家里花钱的地儿又不少,只能光看着。
他喜欢这东西二三十年了,也算是有些研究,可惜就是手头紧。
见林微这样问,他心跳略微加快。
如今该返城的几乎都返城了,而工作岗位就那么些,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加上儿替父职,找不到工作的壮劳力多了去了……
她还能给他介绍个工作不成?
“我现在身体硬朗,说起来比那些读书人还要矫健上几分,真是闲不住。”所以平时闲暇时间多用来钻研这些东西了。
林微笑出一口洁白的小牙,“其实我也喜欢古董,林老也在教我,只是我刚大学毕业,还有别的事儿要做,实在是分身乏术……”
老头也笑,“确实是这样,你们是咱们国家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该想着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