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背锅我来,送死你去(1 / 2)

知道吕武明明能预测到国君会搞事,还让国君去下军吗?

答案只有一个:吕武就是要让国君搞事情。

很多时候就是不做不错和越做越错的局面,哪能什么都不做,光盼着谁谁谁出错,有机会肯定是要挖坑的咯。

吕武还不够狠,真的狠到一定份上,该做的事情是让由公族武装组成的新军遭到覆灭。

真的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国君和公族都会恨死吕武,恨却也只是在心里恨而已,他们一点针对吕武的行动都不敢做,怕的是吕武会直接发飙清算。

国君害怕新军遭到惨痛损失,乃至于是发生新军覆灭的事情,得知郑国集结军队迎向新军,用了手段逼迫中行吴与解朔,带着下军赶往支援。

“君上以自杀相逼,下军将、下军佐无计可施,唯有屈从。”吕武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

他们正在回去“新田”的路上。

大军白天行军,晚上驻营休息。

尽管已经前前后后在运回国内,军中的缴获数量依然十分庞大,再加上到处都有积雪,行军的速度是每天二十里左右,走了一个多月才进入卫国地界,还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踏入晋国的控制区。

士匄、魏琦和士鲂听到吕武的话有些傻眼。

国君竟然是用自杀来胁迫中行吴和解朔?也就难怪中行吴和解朔无计可施了。

事情有到那份上吗?国君玩得太大了啊!

士匄摇头苦笑道:“史官应当如何记载?”

一些身份地位够高的人物,他们身边必然会有史官跟随。

成为元戎之后的吕武也有史官伴随左右的待遇,负责记录吕武对每一项国策的制定与颁布、实施。

史官记录了什么,对吕武有什么评价,属于历史的一部分,作为当事人的吕武没有权利和资格观看。

吕武有过问过史官的底细,却只得到一个重黎氏的答案。

重黎氏是什么?来自一个叫“重黎”的地方吗?并不是的。

所谓的重黎氏非常古老,以上古的解释与认知,“重”是天官,负责观星象、定历法;“黎”则是地官,负责执掌农事。

按照职权的划分,重黎氏一开始的责任是分司天地,后面慢慢演变成为了记载历史,也就成了“史官家族”了。

古代有姓氏的都是贵族,重黎氏当然也是贵族的一员。而重黎氏是史官家族没错,却又不是没有其他史官家族了。

只能说,重黎氏是史官家族的“鼻祖”,也就是一个行业的发起者。

后面这个“重黎氏”失去封地成为司马氏,西汉的司马迁就是其中的一员,比较出名的还有司马懿与司马光,后两者嘛……啧啧!一个的八个儿子开启“五胡乱华”,另一个混在儒教当历史小说家。

但凡是有点历史常识,会知道由重黎氏后代来跟随记载历史多么重要,吕武都不知道该该感到荣幸还是觉得哭笑不得了。

吕武还不能观看史官是怎么记载的自己,哪怕他学李大帝,说想看的理由是“有过改之,无过勉之”,偏偏那位史官比唐时的业余选手有职业道德多了,根本就不给吕武看,再逼就要自杀换个人来了。

逼死史官这种会遗臭万年的事情,吕武就是有再大的胆子,不得考虑一下得失?权衡下来的答案是没有必要。

目标明确之下,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功过后人评价也就是了。

当然了,应当有的顾虑不能少,注定要当坏人也该做一个有意义的坏人。

这个就是史官对身份地位达到一定程度的人,一种无形的制约,比什么“天人感应”要靠谱多了。

因为有史官在,包括吕武在内的一众“卿”说话显得很小心翼翼,对某个话题浅尝即可之后,不讲太多的闲话,话题转到国家大事上面来。

其实也没有太多能讨论的地方,无非就是齐国的相关后续,明年需要应对的一些事务。

能够确认的就是,明年晋国需要召唤众小弟到“虎牢”会盟。

郑国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攻打蔡国成功地惹上了楚国不说,还有胆子找晋国的新军约架。

等晋国的国君胁迫下军前往支援新军,郑军很干脆地撇着脚丫子跑路。

事情的经过是,晋国的新军去郑国势力范围逛游,也就是进行实际的挑衅。

郑国做出了一个主权国家该有的反应,单纯就是因为晋国太强大,强者遭到冒犯需要挽回面子,哪怕郑国的反应得当,得出的结论只会是郑国错了。

说白了就是,想打还能没有理由?拿出一包洗衣粉当借口,想揍就能揍了。

过程中还有一帮小弟站在旁边大喊:老大威武霸气!打得好,打得妙,打得呱呱叫。

没办法的事情,拳头大就是有理,是不是?

吕武等人在干的事情很符合程序,讲一些话来让史官记录,举起砂锅大的拳头,隔空对郑国喊话:你特么就是欠收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