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恢复霸业从灭齐开始(谢EighteenK万赏)(2 / 2)

然而,像他们这种实力、身份、地位的人,完蛋就是因为过分自信,吕武肯定需要避免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换句话来说,吕武自己阴谋搞多了,自然会害怕别人也用阴谋来搞他啊!

中军离开“新田”往东北方向行军,一路穿过吕武名下的“杨”地,到“郜”才转道向正东。

他们需要渡过少水,途经“长子”与“留吁”再拐向正北。

“如此行军路线,元戎亦可视察封地,两不耽误啊。”士匄小小地调侃了一句。

吕武说道:“此为妥当路线,途经封地属乃巧合。”

开什么玩笑?

哪怕是刻意选的路线,那也一定不是啊!

而事实上,吕武还真不是刻意那么安排,纯粹是走大河那边离北面太远,进入卫国地界将走漏消息。

卫国有一个精神病国君,一旦知道晋国中军借道境内北上,谁都猜不准会不会去告知齐国。

当然,吕武和士匄的这一个军团没想搞什么突然袭击。

晋国在发兵东征的同时,一支使节团已经向“临淄”而去,会向齐国发起最后通牒。

当然是奉劝齐国从莱国退兵,并且交还任何一座属于莱国的城池,再给予晋国赔礼道歉。

为什么齐国攻打莱国却是要向晋国道歉?

晋国是当前的中原霸主,这个理由够不够???

一旦齐国拒绝,代表齐国不承认晋国是中原霸主,晋军会打到齐国认清现实。

吕武在经过“铜鞮”、“断道”、“曲梁①”时,不耽误大军的行军时间前提下接见了当地的贵族,有选择性地接受一些贵族的效忠,操办了“臣对臣”的赐封仪式,留下随行的一些阴氏家臣接管当地。

因为是割肉的方式,智氏吐出一块块封地的同时,人口等财产也是留下,将被各个分食的家族完整接收。

所以,得到分肉的各个家族实际上不但名下封地增加,各方各面都得到了增涨。

大军路过阴氏的封地就是一直往北,途经韩氏封地“箕”补充粮草,再转向正东行军。

补充的粮草是各个家族事先运来囤积,并不是韩氏提供。

之前有什么事情,已经是之前的事情,一码事归于一码事,要秋后算账也不是这么算的。

他们擦着鲜虞的边,进入到长狄境内,一路行军有碰上几个长狄部落,没有宣战,没有警告,少量骑兵突击,后继的战车和步兵跟上,能全歼就全歼,不能也无所谓。

“此狄人高大雄壮,不类白翟、赤狄。”士匄明显很馋这样的人种。

长狄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约是一米七五左右,抓到的长狄人中最高的超过两米。

所以,长狄的“长”就是一种特别属性,也就是长得高大。

根据孔老二的说法,长狄是虞夏时的防风氏、商代汪芒氏的后裔。是不是那么一回事,以孔老二当过鲁国“国家图书馆”管理员的履历,还是很有可信度的。

那么就是长狄一开始属于诸夏的一员,后来自己渐渐“胡化”,慢慢不跟同属诸夏的亲戚们一块玩耍了。

事实上,秦人要不是在秦穆公之后选择东向,一再向西进行扩张之下,再过上个一两百年很大概率也会“胡化”掉。

毕竟,人种是一回事,文化上的认同更重要!

他们进入的地方是一个叫“东阳”的区域,发现这边不但有逐水草而居的部落,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城池,近一步确认了孔老二说法的正确性。

阴氏其实早就知道这边是个什么情况,只是主要扩张方向不是这边,很少过来活动而已。

吕武问道:“风闻赵氏与长狄乃是远亲?”

士匄露出了忌讳莫深的表情。

现在的诸夏并不忌惮诸胡,娶诸胡的女人则不是一件什么光荣的事情。这个就是士匄不愿意提起的原因。

这边的狄人在历史上的活跃度并不低,很早之前他们一再跟卫国过不去,还发生了好几次“旷世大战”来着。

一路的烧杀抢掠之余,吕武所在的这一路大军队伍中多了数千近万的长狄俘虏,各类的马、牛、羊数千数万,皮革等物近五百车。

他们出征的主要攻击目标并不是长狄,只是顺路的一种搂草打兔子。

因为是避免让卫国告知齐国北边还有一个晋国的军团,他们才会选择这样的路线,大军在“东阳”晃荡了一圈子转道南下,经由一片沼泽地带(甲氏)进入范氏从智氏那边接收的“曲梁②”。

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就需要停下来,一方面是休整,再来就是让上军和下军先攻打齐国。

等待齐国的兵力被上军和下军吸引过去造成国内空虚,吕武亲率的中军再继续行动。

能够轻易拿下“临淄”,为什么要用死伤惨重的方式攻克,是吧?

至于说偷袭什么的,压根就不存在。

晋国已经事先对齐国宣战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