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国君:阴武才是最理想的元戎人选啊!(2 / 2)

魏琦、程郑和赵武选择当个透明人。

他们之中,魏琦属于不想搞事,程郑和赵武没什么话语权。

另外,程郑和赵武需要思考一点,他们需要建立功业,真的再跟楚国争霸,爆发战事之后是能建功立业,还是暴露出能力不足,外加被打得满头包?

中行偃以有事说事的态度,说道:“郑先君乃楚爪牙,盟楚之心坚定,有覆亦为权宜之计。”

这个对楚国很忠心的郑僖公姬恽没了,还是被子驷弑杀?他们不得不认真想想,子驷干掉了郑僖公姬恽还能得到楚国的接纳吗。

士匄说道:“郑国盟我,必是不敌楚国,为求我出兵抵御楚国。”

这个道理谁不知道?他们需要权衡的是,郑国的事变能给晋国带来什么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而包括国君和其余“卿”却是想道:“范氏跌入伊洛之戎这个大坑,一时半会很难爬起来啊?”

范氏在伊洛之戎的用兵已经超过三个“师”,他们还必须顾上陆浑戎和蛮氏。

要知道周王室虽然变成跟招牌差不多的角色,一直在喊在叫还是有点作用的。

现在的情况是周王室遭到了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袭扰,起因则是范氏和赵氏去攻打伊洛之戎,范氏和赵氏不帮周王室解脱困境,名声不知道能臭到什么程度。

已经在伊洛之戎动用了那么庞大的兵力?范氏不是无力再承担纳赋义务,能不再继续动用军队则是更好。

赵氏在伊洛之戎投入了一个“师”又三个“旅”,收获方面抵不上支出,再继续集结兵力不但耽误赵氏的内政发展,造成一种拖累会成为现实。

所以,站在范氏和赵氏的立场,他们肯定倾向于不搭理郑国的结盟,以至于避免再出兵南下。

一切只因为晋国真的插手郑国的事,势必会出兵南下!

之前的约定是,范氏、智氏、赵氏担负晋之南,阴氏、魏氏担负晋之西,中行氏&荀氏、阴氏担负晋之北,中行氏&荀氏、智氏、范氏担负晋之东。

现在的情况是智氏不再作为一个卿位家族,南边变成范氏和赵氏,东面则由范氏单独负责。

吕武多少有些幸灾乐祸地想道:“士匄之前有多贪心,现在就有多苦逼。”

他发现士匄正在看自己,用眼神发出询问:咋地啦?

士匄的回应是给了一个真诚的笑容:拉兄弟一把!

吕武稍微皱眉:东面被俺犁了一遍,齐国消停,其余诸侯国动了也是威胁不大。还不够帮忙吗?

士匄脸上的笑容更为真诚:必有厚报!

吕武眉头松开:行吧,俺尽力。

另外的几个“卿”没瞎,能看到士匄和吕武一再“眉目传情”,心里不由感到紧张。

中行偃需要警惕吕武跟士匄走得太近,说道:“郑既有弑君之举,我为‘伯’,不可视而不见!”

“伯”就是霸主,要干替天行道的事啊!

国君一阵愕然,简直腻歪到不行。

中行偃不给任何人插话的机会,语速极快地继续说道:“列国侧目,我必出兵以彰正义,伐郑!”

国君颔首,觉得事情就该是这样的发展。

士匄张了张嘴,又看向吕武。

中军佐放弃话语权?那轮到上军将出声了。

吕武说道:“伐郑可也。为使诸侯心怀敬畏之心,亦防楚突来,我需三军齐出。”

一句话让其余各“卿”侧目,心里不知道怎么编排吕武。

结果,吕武又说道:“初始,三军各出两‘师’,余部国中集结待命。若楚而来,余部再出。楚若无异动,郑必降我。我自取收获便是。”

啊哈?

这个主意好啊!

声势浩大的出兵,一定会把郑国这个老牌投降国吓到立刻投降。

一旦郑国投降晋国,接下来郑国就会成为晋国的小弟,楚国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会导致楚国紧急动员。

听吕武的意思,楚国出兵之后,晋军不是会去跟楚军激战,要退回到晋国的国境附近,等着郑国再一次投降楚国?

以郑国的尿性,郑国肯定会投降楚国的!

然后,他们就是静静看戏,等着楚军退了,再去暴揍郑国又一次的收获一波。

这么一搞,楚国肯定要再次动员北上。

如果按照吕武的提议,他们会反复地逼迫楚国动员,又能在郑国身上反复收获。

国君有些怔怔出神地想道:“这是将疲楚之计实行,外加收获不断地虚弱郑国吧?阴武……好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