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睚眦必报吕某人(1 / 2)

想走精英骑兵路线的话,蒙古马其实并不合适。

蒙古马的优点很多,其中包括好养活以及耐力足,却不包含高大以及负重能力强。

简单的来说,蒙古马应该走的是量大优惠路线。

不重质量,只看数量,大批大批的轻骑兵给安排上。

这样的骑兵在真正战场的作用会很有限,用来袭扰后勤线则会很强力!

从草原那边带回来的马,马背高度平均在一米二十五厘米左右,它们的身躯粗,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

吕武想道:“到蒙古人鞭挞全世界的时候,就是带着这样的马进行长途跋涉。蒙古帝国的重骑兵,用的马并不是蒙古马,是西域马?”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以为蒙古帝国打天下全依靠弓骑兵?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事实上,蒙古帝国能肆虐大半个世界岛,是建立在他们拥有足够的重骑兵前提下。

真正将弓骑兵用到极致的是帕提亚帝国,一度将罗马人摁在地上锤,后面弓骑兵战术被罗马人破解,从此以后帕提亚帝国就被罗马人锤到再也站不起来。

而蒙古人用来组建重骑兵的马,真的不是蒙古马。

他们占领并控制西域,获得了西域的良马,又向东欧进军,再次获得顿河马,甚至在早期也从MSL那边获得了相当数量的阿拉伯马。

蒙古帝国的扩张史,是伴随着找到更多的马种在进行。

比较诡异的是,建立元朝的忽必烈这一支,到最后连一支像样的骑兵都莫得啦,跟起义军作战玩的是步战。

在寻找到马背高度更高、负重能力更强的战马之后,蒙古人进行了军事改革。

他们将重骑兵和轻骑兵进行混编。

吕武记得自己看过的一个记录片,讲的就是蒙古人跟欧洲人的一场战役。

面对欧洲联军的罐头骑兵,蒙古人采用的是将轻骑兵布在战线前端,利用轻骑兵拉扯以及不断射箭袭扰欧洲人的罐头骑兵。

一再消耗下来,等待欧洲罐头骑兵连人带马体力被消耗得差不多,又派出重骑兵与轻骑兵的混编部队。

新出场的蒙古混编骑兵,队形是前三排都是轻骑兵,到第四排之后,每一名重骑兵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名轻骑兵的交叉队形,两侧再布置数量足够的轻骑兵护卫中间。

那是一场人跟马在体力上的消耗战。

事实证明欧洲人的罐头骑兵一点都不适合投入作战时间太长的战斗,整场战役打下来,欧洲联军的罐头骑兵几乎被全歼,后面还是欧洲联军步兵给救的场!

“阿大,骑兵,尤其是轻骑兵,从来都不是用来冲阵的。要记住这一点。”吕武其实已经看得出儿子听不懂,讲出来更多是用来提醒自己。

老吕家肯定会发展骑兵的!

骑兵冲不冲阵看的是需要,不因为适不适合。

弓骑兵的话?

对上没有披甲的敌人,威胁自然会很大。

一旦对战的敌军人均穿甲,只能起到袭扰作用了。

“骑兵,不管数量够不够,历来很难在正面战场起到决胜作用。他们的最大用处在正面战场之外。”吕武真不是在口胡。

东方的战争,骑兵从来只是一种配角地位。

这个跟东方缺少重骑兵有关。

在东方,骑兵更大的用处是袭扰,胜利之后追击掩杀之类。

这一点不管是上古先秦,还是到汉匈之战,又或者到了隋唐与突爵,骑兵都是属于配角地位。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在这一段时期,骑兵的优势就是想打就能打,不想打能立即跑,扛正面对阵是不可能的。

因此,骑兵对上步兵,胜必然是斩获无算,败则损失轻微。

骑兵真正开始变得高大上,是马蹄铁、马鞍和马镫发展成熟之后。

在此之前,骑兵冲击密集阵型步兵的画面,只会出现在演绎作品里面,现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直在旁听的宋彬发出灵魂一问,道:“如此,主为何念念不忘寻觅良马?”

吕武才不会被噎住,说道:“兵种的配合是关键。”

不能冲击正面,还打不了两翼的侧击?

即便两翼也不发起冲锋,仅仅是外围奔射也够敌军喝一壶,甚至敌军还要时时刻刻害怕两翼遭到冲击。

毕竟,真的逮到机会,冲锋后的收获远比折损大,还是要顾全大局的嘛。

“有了蒙古马,对咱们家的意义很大。”吕武已经讲出了重点。

葛存一直没搞明白“蒙古”这个词的由来,更不理解是什么意思,问也没有得到答案。

他倒是听明白一些关键词,蒙古马甚至比中原马还要好养活,给足够的草料就行,没其它更费劲的事。

还有另外一点,蒙古马的长途脚力很强,是其余品种的马所没有的优点。

比如广为人知的西极马……也就是乌孙马或伊犁马,平均马背高度一米五左右,短途冲刺能力极强,是一种很适合用来作为冲阵骑兵的战马。

可是,西极马的长途行军方面就很捉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