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路边树丛簌簌作响,转瞬归于寂静。
“公子一族本居这秀丽之地,逍遥自在,可为何后来东迁,担这治水之责?”紫霞问道。
“我族本为黄帝的后人,我父鲧乃颛顼之曾孙。我长至七岁时,尧帝命我父东迁至嵩,也就是今天所居的山寨之所。虽然故土难离,但帝命难违,父亲还是带部分族人,开山劈石,埋沟填谷,建得这方山寨。只不过每到岁末年初,我们还要举家返回故里探望。父亲说,此处背山向河,是块难得的宝地。果不其然,此后父亲多次应召,携我拜见尧帝、舜帝。于是,我得以常至帝都游历,结交部族豪客。彼处非常繁华,非同一般。我那时天性纯真,与舜帝诸子皆熟,所带珍稀之物不吝相赠,在诸公子中颇有人缘。谁想,后来大河屡发水患,舜向尧帝谏我父治水,我就随父奔波风雨之中,不分白昼,十分辛苦。可叹那暴雨倾盆,似乎没有休止,积成千年未遇洪水。为除水患,我父调动天下人力,倾力治水,先后历时十载!”公子说道。
如此看来,尧帝、舜帝当年求治水能臣,最后任命禹父治水,确是事出有因。如非治水能人,心存治水之念,身负治水之术,谁又能担当这治万里大河水患、救天下苍生的天大的重任呢?这夏后氏有水族之称,看来决非浪得虚名!
“谁知,有人见我父日渐位高权重,唯恐堵塞自己的长远之利,心生不满。于是,他们信口雌黄,众口铄金,搬弄是非,施以羁绊,唯恐天下不乱!”公子继续说道。
“难道舜帝没派人查访?”我问道。
“舜帝闻之,起初根本不相信!但谗言日盛,久而久之,心下不免起疑,遂派特使前来查勘!”公子道。
“舜帝还派了特使?”紫霞问道。
“确有此事。记得那日,我父正与众首领商议治水之事。突然有人来报,帝使求见。我父慌忙率众人出门迎接,毕竟这是治水数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我们迎出门去一看,那特使不是别人,乃是公子均!”公子道。
“公子均是何人?”紫霞问道。
“他是舜帝小儿子!当时,天下大雨下的更紧,万里长堤险情迭出。我父正坐镇于嵩,调集手下人日夜巡堤,严阵以待,以防不测。那均来到后,只知游乐,岂有一日巡堤,巡查灾情?当时正是生死攸关之时,衣食住行不免有怠慢之处!但公子均似乎毫不在意,临走时还承诺当向尧帝奏明实情,加派人手,防治大水。”公子道。
“救援之人来了吗?”我问道。
“哪知大家早也盼晚也盼。盼来的不是援救的队伍,而是讨伐的大军和无穷的灾祸!”公子愤然道
“接着,就是那场恶战?”紫霞说道。
“不错!恰巧那几日又降大雨,我父于正分派众人去加固堤坝,人手不够,形势岌岌可危。哪知,共工却带大军前来讨伐,声言舜帝出巡,夜里堤坝溃决,滚滚洪水倾泻,登时淹没无数田地,百姓死伤无数!公子均、共工和一帮大臣奏了我父“三罪”。治水无功,天下生灵涂炭,谓之罪一。拥兵自重,欲霸天下,谓之罪二。藐视特使,目无尊上,谓之罪三。那共工不听我父辩解,挥兵进击。结果双方大战,我父子自然战败,结果数处重修的堤坝先后决堤,原来沃野,一片汪洋,百姓更是死伤无数。后来,就遇到了贤弟!”公子扼腕痛惜道。
“可恨那些奸邪小人,搬弄是非,令天下不宁。此番共工兵败,料那些奸臣贼子,再也不能掀起什么风浪了!”我道。
“可叹大雨日甚,洪水无情,天下黎民百姓又能怎样躲过这场灭顶之灾!”公子仰天叹道。
公子话音未落,有人从路边跃出,大喊道:“快快留下宝贝,要不就做我刀下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