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区域发现一颗流浪行星,原晧宸虽然有点讶异,但这仍然算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过往20多年的路途中,这样的情况并非没有发生过。从前遇到这样的家伙,都会被各深空资源开发舰队视作珍宝。
“那倒是没有,这是一颗被撕裂的大家伙!看上去像被谁咬掉一大口的水果。”助理对该流浪行星做了个生动的比喻。
“这听上去就有点意思了,你马上做好安排,我想去实地看一看!”原晧宸吩咐道。
“是的,总指挥官!”助理麻利地转身离开了。
......
几天之后,一艘银灰色的指挥舰接近了这一颗孤独漂泊在宇宙深空中的流浪行星。
这是一颗岩质行星,体积和水星相当,但是密度却要高上不少。整颗行星呈现深灰色,大气层稀薄到可以忽略不计。最为醒目的是其赤道周边有一块明显的,还没有完全复原的“缺口”,这个“缺口”大约占据整个行星的五分之一。
“确实像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水果!”
指挥舰中,原晧宸望着不远处(相对来说)的大家伙说道。
“一定有谁在它的身上咬了一口。”一同而来的天体物理研究院院长推断说,“会不会是这颗流浪行星在游荡的时候太过靠近黑洞或其他大质量天体,虽然它最终没有被捕获,但却被咬了一块物质下来。”
“也有可能是在多恒星系统引力大战的过程中被撕裂的。”原晧宸补充道,“天狼星就是一个双星系统,或许这个家伙就是在很久以前,被天狼星A和B撕扯之后又踢了出来。也许它并不是流浪行星,只是以极其遥远的轨道围绕着双星系统进行着公转。”
流浪行星是不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它们或是受到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而被抛出原本绕着公转的行星系统,或是在行星系统形成期间被弹射出来的原行星,以致流浪于星系或宇宙之中。
实际上,在银河系内,类似木星大小的流浪行星数量就达到了恒星的两倍之多,即2000~4000亿颗。主流科学界认为这些流浪行星都是形成于恒星周围,后来由于某种机制而被“踢”出了行星系而流落宇宙空间。
至于眼前的流浪行星被撕咬掉的那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多恒星系统中的引力大战造成的,也可能是在逃脱某种大质量天体捕获过程中掉了一块肉。
在人类天文史上,就曾经观测到,位于北斗七星所在的大熊星座的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从一颗逃脱出去的恒星身上,撕扯下了一大块物质。
事实上,望远镜无法看到恒星本身,更不用说是一颗行星。不过,天文学家确实看到了黑洞在试图捕获那颗恒星之时,从恒星身上“咬”下一块物质而发出的闪光。
而类似这样的事件在天文学上被称为“潮汐瓦解事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