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正是印证了那句老话--团结就是力量!
当全世界人民都集中力量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确实能够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创造出伟大的奇迹。
火星基地第一阶段建设完成之后,基地内部就会开始尝试自行创造各种日常所需的补给物资。而地球还会继续向火星空投各项必须的物资,直到火星基地能够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为止。
在火星基地的四周是刚刚建成的,无比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
火星基地将由此依靠太阳能维持基地的日常供电,当出现持续恶劣的天气,则需要依靠核能来为基地提供额外的能源保障,不过,核燃料暂时还无法从火星基地采集,它们全部来自地球。
火星基地已经建设完成的了两条水资源生产线。
生产线上,专业的设备每加热0.03立方米的火星土壤,就能够获得约一升的水。这足以满足基地的水资源自我供给要求。解决了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就能大幅降低火星基地的运营成本,增加人类在这个红色星球上活动的“弹性”空间。
与此同时,因为有了液态水,科学家们便开始利用电解技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虽然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样制造氧气的成本花费太高,但是人类的生存肯定离不开氧气,而这个资源在火星上却十分稀缺。
这确实是目前最佳的方案,因为不管怎么算,通过电解水来收集氧气的方式也远远比从地球上空投氧气罐子划算得多。而且,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还可以作为燃料,所以这笔买卖在火星上还算是换算的。
下一步,农业科学家就要开始改造基地内部的火星土壤。因为大多数的火星土壤酸碱度都不适合植物生长,而且土壤中含有大量铅、汞、砷等有害元素。如果农作物吸收了这些元素,结出的果实也将具有一定的毒性。
土壤化验的结果中也有好消息,火星土壤富含硝酸盐,这可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如果土壤配制适当,水浇得合适。很快,火星基地里就将生长出第一批绿色植物和农作物。
到那个时候,植物光合作用也将极大缓解氧气稀缺的问题,并形成一个简单的生态循环。
除此之外,基地科学家还在火星沙土里发现了很多宝贵的资源,特别其中有含量丰富的铁和硅。各种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计划已经在积极的尝试之中。
当火星基地科研制造出各种原材料之后,3D打印机器人就可以利用这些原材料源源不断地制造各种建筑耗材。
如果一切顺利,火星基地必定会越来越完善,并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地球文明探索宇宙空间的一个前哨站。
当然,一切的前提条件是人类社会和地球文明可以顺利地延续下去。
......
这次和原晧宸一起到达火星基地的还有另外2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短期航行不收人员限制,漫长的旅途就不适合乘载太多宇航员),他们将一同参与“未来号”宇宙飞船的最后阶段改造工作。当改造工作完成之后,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会继续留在火星,参与火星基地下一阶段的建设工作。
“嗡嗡~~”
“未来号”宇宙飞船的舱门缓缓地展开。
原晧宸率先从宇宙飞船中走了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