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二年七月,整个关中地区的主基调都是『治蝗』。
治蝗总指挥徐光启拥有指挥关中地区任何一个乡长的权力,只要是为了治蝗,一切都要为治蝗让步,否则天灾一起,蝗虫泛滥,则整个江北不知又要多少人成为饿殍,甚至发生易子相食的惨事。
对于徐光启来说,这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从古至今就没有成功过反而愈演愈烈的蝗灾落在他手里,要是治好了,他能成圣人,治不好他就是罪人,不说辞官了,搞不好还要赔上性命。
这是萧如薰给他的选择题。
治好蝗灾,成为下一任帝国首辅。
或者治不好蝗灾,看着蝗虫遮天蔽日而起,引咎辞职,郁郁而终,甚至自戮以谢国人。
反正皇帝把姿态做到位了,皇帝肯定不会因为治蝗失败而负责,需要负责的是他。
而且从徐光启的角度看来,皇帝已经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了,很多东西都是皇帝在筹备,要什么给什么,已经做到了皇帝所能做到的极致,真的治蝗不成功,皇帝的确有理由不负责任。
当然少不了一番罪己诏下来承认自己用人不当就是了。
徐光启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赢了会所嫩……呸!赢了帝国首辅,输了回家入土。
他不想输,他还有很多想做的没有做,他还有很多想要实践的东西没有实践,只有当他成为帝国首辅的时候,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将大秦建设的更加美好。
所以养鸭治蝗势在必行,这也是皇帝给此次治蝗定下的基调。
皇帝没打算可以在第一年就找到解决蝗虫生生不息的办法,就想着可以亡羊补牢,即使蝗虫卵无法全部清除,至少在它还是蝻虫的时候,发挥人所能做到的,用鸭子去吃光这些蝻虫。
如此一来,可以减轻蝗灾的灾情,可以让农户卖鸭子赚钱,还能给军队补充肉食,一举多得。
关中和甘肃是之后重要的驻兵之地,也是重要的练兵场所,军队数量会非常之大,萧如薰不仅要在这里推广饲养鸭子,还要推广饲养肉猪,给军队补充足够的油脂肉食,让他们长肉,变得壮硕起来。
正好此时福建一名乡长上书,说一个商人提供了解决蝗灾的方法,希望可以得到皇帝陛下的重视,萧如薰当然重视,立刻下令让这名叫做陈经纶的商人入京,讲述他的养鸭治蝗之法。
陈经纶带着他的儿子陈振龙一起进入了京城,详细叙述了他的方法。
这样一说,萧如薰心中的治蝗方略也有了大体的思路,知道了该如何应对蝗灾的同时,还可以给军队补充肉食,让农户赚钱,一举多得。
他重赏了这名叫做陈经纶的商人,还询问他和他的儿子是否愿意做官,陈经纶和陈振龙直接高兴傻了,愣在那儿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说自己愿意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