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我又来和你聊天啦
因为幻觉在悄悄地袭来
在我的睡梦中埋下种子
……
】
韩觉的歌声和伴唱相叠,一种遥远的,辽阔的孤独,于黑暗中扑面而来。
观众们置身在黑暗中听着韩觉的低吟浅唱,是一种新鲜的感觉。
就像闭上了眼睛一样,他们更专心地感受着韩觉是歌词。
然而他们就感受到了所有的怅然和悠远,和清澈见底的冷清,都在这一句句自言自语的倾诉中被韩觉娓娓道来。
而小池或者韩觉的粉丝们,开篇听到的第一句黑暗,我的老朋友马上联想到韩觉在采访中说他已经习惯了网络暴力的轻描淡写,就顿时让他们心头有点发闷。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 alone.
在辗转难眠的梦中我独自漫步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 stone.
在铺着鹅卵石的羊肠小道上
在路灯昏黄的灯光下
我把衣领立起来抵挡冰冷潮湿
当闪烁的霓虹灯刺入我眼帘
撕裂了夜,然后触碰到了寂静之声
……
】
到了第二段,架子鼓和舞台的灯光一起加入了进来。
韩觉站在一束白色的灯光下,弹奏着吉他。
一种孤寂的画面感随着歌词,出现在所有听众的脑袋里。
韩觉在寒风中,遥看着远处热闹的霓虹灯,但他却不走过去。因为他仿佛知道自己融入不进去,注定不被他人理解,但他对此却不在意。
只是冷眼旁观。
And in the naked night I saw.
在茫茫夜幕下,我看到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成千上万的人们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们说而不言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人们听而不闻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人们谱写无人吟唱的乐章
And no one dare.
但是无人敢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
打破这寂静之声
……
】
到了副歌的部分,吉他声变得激烈,但韩觉的情绪却没有太多的起伏。
他就像在诉说一个无关又或者麻木的事情。
而观众们,却在这一段里听到了韩觉采访中所说的——他看到的社会是怎样的。
韩觉看到的社会,是人们言谈空洞,心不在焉,有人写歌来唱,却唱得言不由衷,一首歌毫无情感可言。有人写歌出来,唱得却又是另一回事。人们都在自顾自地生活,自说自话,大声嚷嚷,实则空洞无物。把所有人贴上了标签,就以为标签是这个人的全部,拒绝交流,拒绝爱。不愿意真正去和别人或世界产生心灵上的交流。
也没有人敢正视这个问题,无人胆敢惊扰这样的沉默。
听着韩觉一句一句如手术刀,在剖开这个患病的社会,小池一众人屏住了呼吸,只能怔怔地看着字幕里一句句华夏语。
“Fool“ said I “You do not know.
我说,愚蠢的人们啊,你们不知道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寂静就像顽疾滋长
倾听我的言语我可以教诲你
抬起我的臂膀我可以触到你
但我的言语就像寂静雨点簌簌滑落
And echoed in the wells of silence
在这寂静之井中回荡
】
在所有人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时,韩觉说他愿意当第一个打破这隔离了所有人心与心连接的寂静。
韩觉以往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一个优秀的唱作人,词曲在行,改编更拿手。在华夏的话,大多数华夏人会觉得韩觉谈恋爱很厉害,写出来的情歌也很好听,是个抒情歌手。
然而这一次韩觉的表演,让人们恍若看到了那种用歌曲改变世界的那种伟大殿堂级歌手。
这种歌手每出现一个,那影响的都是一代人。
现在,韩觉在为一个社会发生,给全人类提出一个问题,这让观众们恍惚中在韩觉身上看到了那种人类之光的身影。
难以置信。
当最后一个音符恋恋不舍地消散在空中之后,全场的灯光亮起。
观众们这才如梦初醒般站了起来,对着韩觉热烈地鼓掌。掌声越来越热烈,观众越来越投入于鼓掌这项活动。
虽然这一次韩觉的表演没有让观众们离席,但是坐在后台的歌手们却知道,这一次必然又是韩觉夺得桂冠了。
真好听啊……】美利坚的歌手们特别识货,内心贪婪地想再多听这样的音乐。
有的歌听了一遍索然无味,而有的歌只会越听越入心,韩觉的这首歌毫无疑问是后者。可以说韩觉目前演唱的所有歌都是后者。
但现在只有顾安的原版……那还是等韩觉的音源出来再听吧……
至于给韩觉伴唱的那位美利坚小哥,此时已经热泪盈眶,觉得自己演唱生涯最辉煌的时候不过如此了。
屏幕当中,韩觉扶着吉他,朝着观众鞠躬的时候,画面一闪,节目组把韩觉在采访中未曾说完的问题告诉了大家。
韩觉:这是一个激烈的社会而不是一个深刻的社会。这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多样的社会,人们追逐实际却又不脚踏实地。在这样的社会中,心灵应该如何安置?理想应该如何寄托?】
————
注:《The Sound Of Silence》——Simon & Garfunkel
两位歌手在三个时期有过重组,青年,中年,老年,各有各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