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英雄母亲和妇产医院(1 / 2)

欧皇崛起 太上老牛 1454 字 2022-09-28

杰弗里之所以敢提出“鼓励生育”,除了想挣表现以保住首相地位之外,还有就是对北海国的国力有自信。

人口的养育,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衣不好说,但食,北海国是不缺的。至少,作为首相的杰弗里就清楚,马林的粮食多得都拿去大规模酿酒了。甚至,酿出的酒多到卖不完。只要马林舍得粮食,让那些妇女们多生几个孩子还是轻松愉快的……

至于住和行,也没问题。对于农奴而言,是没什么“行”的。因为,他们要离开庄园,都必须得到农奴主的允许,根本没那么多自由。而住,对于其他国家也许困难。可对于北海国,实在太简单了。大不了,多修几间土坯房呗。泥土和茅草到处都是,修房子根本不要啥成本。这种在20世纪末被华夏人嫌弃并被作为贫穷落后象征的房屋,其实是古人眼中的神器……

土坯房比古代穷人居住的茅草屋坚固结实,不易受风吹雨打的影响。而且,因为砖石和木材等高价值建筑材料用得很少,导致土坯房的建设成本很低。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和会修建的工匠,想修多少就修多少,只要不嫌占地方。而且,土坯房住起来还很舒服。

它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看起来寒碜了。另外,土坯房无法修建太大。毕竟,土坯结构无法支撑太高的建筑。

可对于古代农奴而言,这些缺点丝毫不是缺点。古代农奴们很多住的都是漏风漏雨的破茅草屋,能住上厚实的且遮风挡雨的土坯房,都算高级的了,哪里还会嫌弃?只有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才会嫌弃土坯房。

食、住、行都不是问题,至于衣……马林最近好像搞出了用茅草编制的衣服,可以御寒……如此一来,衣食住行,好像都不是问题了。那么,鼓励生育,又有何妨?更何况,要花费粮食,也是马林掏腰包,和杰弗里无关,他只管嘴炮……

而杰弗里的嘴炮,恰恰打动了马林……

……

通常情况下,马林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总是追求快、平、稳。然而,人口的增长,本就是没法太快的。若是别国愿意自己把人口送你,当然可以靠着移民快速增长人口。可现在是农业社会,人口就意味着生产力。所以,尽管初期不在乎马林的移民行为(各国也的确有一些富余劳动力),但到了一定阶段,富余劳动力没了,马林开始挖他们的非富余劳动力了,那些诸侯们都开始反对马林的移民政策了。因为,马林的移民等于就是在跟他们抢人啊。农业社会,抢人就是抢财富,谁特么乐意?所以,大部分诸侯都开始抵制马林的移民行为了。

在这种快捷的手段遭到抵制的背景下,马林也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稳妥的解决方案。而杰弗里提出的在国内鼓励生育的方案,也的确很有道理。

勾践“卧薪尝胆”,并“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增长了多少人口马林不知道,没有精确记载。但是,新华国从49年底到80年人口增长了多少,马林却是一清二楚的。

后世华夏计划生育上说得明明白白,建国时华夏只有5亿多人,而到了80年,也就30年时间,已经达到了10亿,几乎增长了一倍……

而从49年到80年这30年内,华夏国内还是很穷困的,小孩夭折率很高。单是上辈子马林的奶奶,生了七个孩子,但因为医疗条件太差,结果才活下来三个。在那种医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尚且增长了近一倍,更何况是刻意的鼓励生育?

……

事实上,北海国目前的物质生活条件,比改开前的华夏要好很多。别看这是16世纪初,但因为使用了足够的三大肥料(氮肥、磷肥和钾肥),北海国的亩产高达500磅以上。而华夏呢?建国后虽然也有化肥工业,可规模小,产量低。产出的化肥,根本不够用。大部分农村,还在使用古老的耕作方式,亩产两三百斤。直到改开后,才引进了一大批大型的化肥生产设备,逐步解决了化肥供应不足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改开前,华夏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产量,是比不上北海国的。而且,因为农村人口太多,每家只能分到几亩地,导致华夏农村在改开前的生活水准,都不如1508年的北海国。那个时候,人们多半饿得面黄肌瘦,能长成胖子的,不是领导就是伙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