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无奈(2 / 2)

“老师,学生那句话答得可称得体?”

乾清宫,严嵩惊魂一夜,真是把他吓得够呛。他在京师毫无根基,真要出了事,连个奔走相救的人都没有。

“谢以中是阁老之子,总不至于与你有过节才是吧?”

严嵩想到谢丕撞到他那一下,也很是不悦,“他事后倒也来道歉了,说是无意,可学生觉得哪里那么凑巧?”

“此言差矣。”赵慎是了解自己的学生,他就知道严嵩要怪罪人家,“谢以中家教颇严,入了宫以后,其父必定对他更加严加管教,这样的人,就算要有什么小动作,也绝不敢在御前。所以为师倒觉得应当是巧合。好在,你的回答切中要害,陛下也是满意的。”

严嵩暂时将谢以中抛在了脑后,陛下能满意,他也就没那么大的怨气了,“对了老师。今日之事,闵尚书与陛下有所争执,之后这些所谓帮众之人的审案,说不定也会是老师一个机会。”

严嵩对赵慎这事儿如此上心,便是他俩之间的密切关系。

但是赵慎却给了他一个严厉的眼神,“这样的话,以后不要多说。”

“老师?”

“闵尚书在朝野之中名望颇高,你的心思既不能做,也不能说。再有,人家几朝元老,与陛下相争又如何?争完了该去做时,难道还能违逆陛下的旨意?若真是这样,那便不是闵珪了。”

年轻的严嵩聪明、权谋的底子都是有的,但似乎还是急躁了些。

不过严嵩自己却不这么认为,虽说闵珪不会抗争陛下的旨意,不过他不赞同陛下却是明的,所以稍微做些动作‘促成’一下不就行了?关键不是闵珪有没有做什么,而是陛下是不是相信闵珪做了什么,无非是他这个还算有些正直的老师不愿意罢了。

不愿意他也没有办法。

“……不论如何,此次案件还是会交由老师审理,却不知老师是何打算?

赵慎也在仔细考虑,天子之怒,谁也挡不住,所以抓得少了不行。

但这次的关键在于许多人都是在普通百姓中抓的,皇帝爱护百姓人人皆知,万一他抓得多了,其实也不好。

上一次加这一次,京师里的案子可真比在他南赣的时候查案难多了。

天逐渐亮了以后,锦衣卫和东厂开始猛然行动。

因为大肆的抓捕活动,导致不夜城的营造活动实际上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以往在街头巷尾耀武扬威的‘大哥’们全被撞门而入,民间会有各种给自己取外号的,什么过江龙,霹雳虎之类的,现如今是龙是虎的全都往大牢里一扔,

接下来就是以往地位越高的,越容易领到死罪。

许多百姓一开始也受到了惊吓,还以为朝廷要针对他们这些人动手,所以许多人也是因为害怕主动的不出门。

但随着时间的延迟,大家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再加上有些接近事实的声音出来,疑虑也就一点一点被打消。

而小竹楼成了最热闹的场所,人流的拥挤程度一度超过水云间。竹楼老板将那日之事绘声绘色的讲出来,再一传十十传百,人群的氛围终于由惶恐而转为大喜!

“欺负人的恶霸全都给抓起来了!”

“以后再也没有人给打俺们工钱的主意。”

不仅如此,今儿很多人不上工,真叫是把工头给急死了,他们是捧着钱到处找人,从一个场子挤到另一个场子。

抓着自己手下的干活的就塞钱,“全在这了!二百四十文!若是有人问起来就说我给你了!”

有些老实的百姓还推脱,“头儿,我不急着要,先放你这儿,实在不行你过两天给我。今天没准备啊,拿回家去就都是我婆娘的了。”

“你的家事老子不管,这钱你得收。你是不是想害我被抓进去?!别废话了,张大牛兄弟他们在哪儿?我还得给他送去。”

皇帝知道了他们这些人没有拿到全部的工钱所以发火,这句话不径而走。

再加上锦衣卫大索全城。

算是把许多工头吓坏了。

老百姓看得就是这些实惠,手里钱到手,那就是好的。钱不到手,搞得再漂亮那也是忽悠人。

之后两日,免朝继续。

朱厚照没有再宣哪个官员入宫,也没有去问毛语文抓了多少人。

三月十日的时候,京师莫名其妙的短暂飘起了雪花。这个季节桃花都要开了,竟然还忽然下雪。

气候异常,让皇帝不是很爽。

三月十一日,王鏊、王守仁准备离京奔赴东南。

“……浙江朕设了些皇庄,皇庄虽然常被诟病,不过朕确实是不在土里与民争粮食吃。先生到了那边以后,要帮朕照看一下,不要又弄成个光好听、不好用的事儿。昨日天降大雪,朕也有些担心天时,浙江是产粮大省,开海已后人地矛盾得到缓和,百姓安心耕种,这税粮可千万要保证。”

“人地矛盾……”王鏊念叨了一下这词,“陛下用语当真精妙,微臣明白了。此次南下,微臣的心思本也是七分浙江、三分福建。经营好浙江,便是东南得定。”

“福建有王伯安便够了。是不是?”

王守仁拱手,“陛下信赖,臣岂敢轻负?自是竭力而为,不辱圣命。”

“朕于你所要做的交代先前便已讲了,如果说还有什么可讲,便只剩一句话了,因为你涉及到武事,所以务必保重自身,不要涉险。”

王守仁一愣,他原以为是具体的要求呢,没想到会是这么句话,心里头忽然间有些感动,“陛下,臣何德何能……”

朱厚照抬了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言,“这两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朕耗费了百万之银筑造不夜城,供养了上万的百姓,结果这里面藏污纳垢,不知道多少事情不敢给朕瞧。水至清则无鱼,朕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你与那些山匪的事,朕不会问得过细,只要做到两点,一,端朝廷的碗,听朝廷的话;二,记得自己根在何处,不与外族勾结。只要做到这两点,其他的朕不会斤斤计较。”

“陛下圣明!”王鏊和王守仁同时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