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五章 毁书不倦(2 / 2)

鉴宝秘术 北域神灯 1045 字 2022-09-27

祖先藏书不易,后辈切记读书、守书。

遗憾的是,历史上并不是所有藏书家的子孙都听祖宗的话,他们中有一些人既不读书,亦不守书。

清代藏书家钱遵王的《读书敏求记》中讲述了明代文人赵琦美的故事。

赵琦美一生以藏书闻名,编撰有《脉望馆书目》4册,著录藏书5000余种、2万余册,其中有珍本、孤本甚多。

可是,赵琦美去世之后,他的子孙把他的藏书全卖了。

为此,当时迷信的人们传说,埋葬赵琦美的武康山中白天能听见鬼哭声,那是赵琦美的灵魂伤心地呜咽。

除了卖书之外,还有藏书家后人用祖先的书抵债的。

清代“瞑琴山馆”主人刘桐藏书逾十万,可惜他的子孙不善守业,挥霍无度,债务缠身,也不喜欢读书,将藏书抵押给了债主。

“君家疏雨吾好友,积书之癖与我同……于今说着‘瞑琴馆’,卅六年前一梦中。”

疏雨是刘桐的字,这首诗是刘桐的好友严可均针对“瞑琴山馆”传书无后写下的诗句,读到之人,会感到人世沧桑,书世沧桑,可一切又令人无可奈何。

说卖书也好、抵债也罢,那些藏书毕竟还留在世间,还有机会被有识之士发现,但前文提到的藏书家毛晋的子孙的行为,却给藏书带来了“灭顶之灾”。

毛晋死后,他的后代不能继承家风,据《汲古阁版本存亡考》中记载:

毛晋的一个孙子非常喜欢品茗,一次,购得洞庭山碧螺春茶、虞山玉蟹泉水,却为缺少煎水的“美薪”而发愁。

后来,看着他祖父留下的藏书刻版,大发奇想,用之煮茶,还说:“以此做薪煮茶,味当更佳!”

于是,他“按日劈烧之”,直到茶尽而版绝。

另有元朝一位叫庄蓼塘的藏书家,家中藏书万卷,且有大量手抄本,十分珍贵。

庄蓼塘去世后,子孙没把书当回事,致使书籍遗失甚多。

后来元朝政府要开修宋辽金史,派官员到处搜罗民间书籍,并许诺谁献上好书便授予官职。

朝廷知道庄家是江南藏书大家,特意派官员前去取书,没想到庄家怕藏书里有朝廷忌讳的文字,抢先把书全烧了。

这种毁坏文化典籍的做法,简直令人扼腕叹息。

清人纪晓岚比较想得开。

他认为,去世之后自己所收藏的书法绘画、珍本图书、古董珍玩能流传于他人手上,供行家们摩挲欣赏,并且有人讲到“这不就是当年纪晓岚收藏的东西吗”,也是一段佳话,又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

事实上,从古至今,不喜欢读书的人并不少见,面对自己读不懂、不愿读的书,可以将其转赠他人,或是卖给旧书店,让这些书继续发挥传播知识的作用,总比毁掉它们强得多!

眼前这位米特的表舅,还算不错了,终究是没有把书给烧了,而是打算卖给别人。

只要能得到慧眼识珠的人赏识,东西还是可以继续流传下去的,不至于会断绝。

只可惜张天元仔细审视了米特表舅的那些书,却都无奈摇了摇头。

这些书不错,很多都是民国时期的旧版书。

但说实话,张天元对这些东西兴趣不大,因为这些书虽然是旧版,但毕竟刊印比较多,所以存世量也比较大。

他的博物馆里就收藏了不少类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