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义学扩张(1 / 2)

重织锦绣 蕙心 1025 字 2022-08-31

<sript><sript>

何海一听,忙把茶馆的事情放下,对何英华说“我们的义学在江南已经遍地开花。这几年,英华,莞华,菁华,还有几个侄子都年年送银子过来。就是宫里的娘娘也经常送钱过来。银钱充足,使得我们的义学开的很多。”

“我们的义学都是给穷困百姓开的。这些穷人家的孩子,有进义学学做账的,有学纺织的,有学绣活的,有学厨艺的,有学木匠,石匠,漆匠百工各种。因为都是学的手艺,所以,毕业之后很容易找到东家。”

“这些人赚了钱,都能养家糊口,很多百姓看到,都纷纷把孩子送去义学,使得义学的名声越发响亮。不过,士林中对于义学很看不上。”

“甚至还有一些腐儒对此大放厥词,还有跑到义学门口闹的。我们也不理会。不过,这样一来,义学里担任先生的就只能是一些老账房,老掌柜,还有老工匠了。儒生是极少极少的。”

“英华你是知道的。哪些老工匠们自己的技术是很好,也能教的很好。可是,他们大多都是不怎么识字,孩子们小的时候,还是要先学写字,启蒙啊。”

何英华说“嗯,这么说起来,义学不缺钱,不缺生源,就是缺启蒙,教导识字的先生是吗?”

何海说“是啊。”

何英华说“义学的学生并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他们也不需要学习四书五经这样高深的儒家经典,其实,只要学一下启蒙书籍,最好多学学诗经,就又能认字,又能得到启蒙的效果了。至于典籍之类的倒是不必研究,这样的先生,其实秀才就能胜任。”

何海笑着说“在京城,秀才都不算什么。可是,在江南,尤其是我们乡下地方,秀才也是老爷啊。他们很多都不肯屈尊降贵教导义学的学生。”

何英华说“这个你不用担心。三叔,你回去就扩张茶馆。你的茶馆开到哪里,我们的义学就办到哪里。不止是江南省,还有临近的几个省都要开办义学。钱不用愁,我们这些人家足够供应,还有江南商会那些富商们,他们都愿意捐助义学。教授孩子们启蒙的先生也不用着急。我回头去跟舅公说一下。他老人家在士林中号召力大,他说一句话,多的是儒生愿意到我们义学去。何况,我们义学给先生们的供奉可是极好的,差一点的学堂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