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手背上的肉
韦德才是韦家老二。
按照民间的说法“大心肝,小宝贝,当中是个打死胚”。
这俗话虽然有些粗鄙,但不可否认,的确还是很有道理的。一般说来一家子三个子女的话,老大是头一胎,对于从未生育过的夫妇来说,长子长女都是他们人生初为父母的情感结晶,父母往往会将最大的期望寄托在长子长女的身上。最小的那个出生的时候,父母基本上已经决定今后不会在要孩子了,所有的宠溺和关爱也都会加诸到幼子幼女的身上。
而第二个或其后的其他孩子,相对来说,出生的时候都是父母有了孩子,正好处于事业上升期间生产的,他们的到来对于父母来说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对他们的关爱也往往会因为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压力而变得有些减弱。这是无可否认的普遍规律……
虽然还有句俗语叫“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事实上手心和手背的肉又怎么可能一模一样呢?即便是神经血管的分布也是有疏密的。
父母的关爱在所有的子女中,都会有亲疏所少的细微差别的。日积月累之下,这种差别在孩子之间自然就会产生“爸爸更喜欢大哥”、“妈妈最宠溺小妹”之类的印象。
具体到韦家来说,韦德才是老二。他出生后相对于老大韦德文来说,父母总会稍微对他有点偏向,凡是都让哥哥谦让一点,这自然就使得韦家兄弟之间,年幼时期的韦德才更加顽劣。但随后不久,又添了妹妹,而且那时候,他母亲身体不好也基本上不可能再生第四胎了。
年纪尚幼的韦德才自然就会感觉到妹妹分走了父母的爱,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他就会更加顽劣。从上小学开始,韦德才的功课就很差,这和成绩优异个性沉稳的哥哥韦德文相比又产生了较大的反差对比。那时候,韦老就经常因为韦德才的顽劣和不懂事而动用“家法”。
这也使得韦德才的性格逆反期反应非常强烈。当时的他对于父母的话基本上就当成了耳旁风,经常野在外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时候,韦德才是第一个报名的,当时的他有一种终于可以离开家,展翅高飞的念头。全然没有注意到父母送他上火车时,眼中的依恋和不舍。
在滇江插队的那些年,韦德才受了很多的苦,相对于在海州近郊插队的妹妹来说,他受的苦完全是天壤之别了。
他在滇江插队是属于兵团知青,知青回城政策也是落实最晚的一批,当他回到海州的时候,工作自然就成了一个大问题。那时候,韦老还没有落实政策,也帮不到他什么。他大哥韦德文已经工作了,在街道文化馆工作,还算混的不错。可韦德文的性格一直都是比较阴沉和自私的,对于这个弟弟基本上就属于不闻不问放任不管的态度。
韦德才只能靠着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踩三轮运货、火车站扛大包、捡废品、摆摊……各种活他都做过,可以说他是真正从社会底层一步步爬到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