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军队又要换装?(2 / 2)

李二陛下虽然不认为李承乾耍的这个心机会成功,但却并没有说什么,淡淡看了他一眼之后又拿起奏折看了起来,隔了好半晌才说道:“朕听说你又打算卖军械?而且提出什么雇佣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

“喏!”早就料到老头子会有这么一问的李承乾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父皇,儿臣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想找一个冤大头来给我们的装备买单,而且现在我们装备的军械又再次面临淘汰,如果不找到下一个买家,这些东西怕是只能丢在仓库里生锈了。”

“什么?又淘汰?这批军械才装备了多长时间?怎么又要换?”老李同志听到淘汰装备立刻炸了,手里奏折一丢:“你觉得现在国库富裕了?有钱没地方花了是吧?”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李二陛下却很清楚,他手下的十六卫可是在东征高句丽之前才完成的换装。

可眼下才打完高句丽没几天,满打满算十六卫也就是完成换装两三年,那些大头兵很可能连装备都没有熟悉过呢,竟然又要装换,这特么不是扯蛋呢么。

想想大唐之前的那段历史,从秦皇到汉武再到三国、北魏,数百年的时间军队都没有怎么换过装备,弓还是以前的弓,剑还是以前的剑,怎么到了大唐非得隔三岔五的换装备呢,特么钱多烧的吧!

李二陛下想不通,所以认为李承乾是大头。

可李承乾也有他自己的难处。

自打蒸汽机这东西研究出来之后,不管是将作监还是研究署,研究和制造的速度完全可以用飞快来形容。

这并不是因为蒸汽机真的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而是在制造蒸汽机时衍生出来的东西都是很实用的东西,不管是制造方面还是思维方面,对工匠的提高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技术自然也就带动了工匠们脑洞的大开发,新的工艺、新的配方接连不断的出现,使得制造速度发生了极大的提高。

曾经制作一根手铳的枪管需要七天时间,到了现在七天时间竟然可以制造七十支手铳,就算是火铳也可以制造三十余支。

这样的情况下,全军换装又成了必然的趋势。

想到这里,李承乾不得不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看着老头子说道:“父皇,您有多久没有出去看军备了?”

“这有什么好看的,朕每天公务都处理不完,哪里有时间去看那个,再说不就是板甲、钢弩么,朕又不是没看过。”李二陛下有些不耐烦的说着,心中对李承乾给军队换装的想法还是不怎么认可。

“父皇,板甲已经是过时的淘汰品了,现在最好的护甲都是拼插式的,在军服外面有插护板的插口,有战斗的时候根据需要按里面安装护板,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很多钢材,二来也可以减轻士兵的负担。”

“而且现在火铳的制造速度也可以满足战斗需要了,将作监那里已经存了近三万枝火铳,已经快要没地方放了。”

“再有就是床弩,那东西现在也可以淘汰了,贞观炮的现在已经可以打到一千余步远的地方,床弩……真的用不上了。”

李承乾扳着手指一件件装备的说着,李二陛下的眼睛越张越大,手中的奏折掉到一边也没有发觉。

隔了好长时间,李承乾开始觉得无聊的时候,老头子这才回过神来,皱着眉头问道:“你说的都是真的?为什么朕不知道?”

“父皇,儿臣在半年前就已经给你写过折子了,难道您没有看么?”李承乾疑惑的反问。

“半年前?”李二陛下眉头皱的更紧,扭头看了身边的方老太监。

“陛下,是有这么回事,不过当时您只看了一眼,就丢到一边了说是:字太丑!”

得,真特么尴尬!李承乾有些无奈的揉了揉下巴。

可是字丑又不是他的错,而是根本就练不出来,这么多年他也不是没有努力练习过,可就是练不出来有什么办法。

不过,这虽然有些尴尬,但总算是事情有了合理的解释,让老头子不再纠结于知道不知道的问题。

“父皇,您看这样么成,道宗王叔这不是要回来了么,您组织一场阅兵,看看咱们的新装备都是什么样子的,如何?”为了避免老头子过于尴尬,李承乾主动岔开了话题。

毕竟他自己尴尬一下无所谓,如果老头子觉得尴尬了,弄不好就会恼羞成怒,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他李承乾。

这样的亏小李同志可不止一次吃过,早就已经长了教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