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围剿!(1 / 2)

在当下这个时代,李牧绝对堪称整个互联网领域的运营高手,对局势的把控力极强,尤其在博弈的时候,能够一眼看出对方弱点,并且制定专打对方七寸的高效打法。

《英雄》这部电影的投资就在亿元规模,出品方以及资本方财力自然是不容小觑,这一点单从对方一天之内买了大几百万票房的行为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单纯拼钱,李牧虽然不惧对方,但是那种玩法对李牧来说,成就感不够。

李牧现在的思路是,拿几百万出来搞这个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紧密捆绑的抽奖活动,为的就是把《那些年》的话题度再度炒高,进一步压榨《英雄》的热度上涨空间。

李牧要搞的这个活动,奖品线设定非常丰富,从最高奖到安慰奖,一共划分了四个档位,而且活动惠及的用户数多达几十万,如此多的档位和机会,为的就是最大程度提升用户的参与积极性。

而用户参与这个活动的门槛也设定的非常精准,只要是YY用户,只要有一张《那些年》的影票存根即可参与,也就是说,用户想参与进来,首先要进电影院看一次《那些年》,如果是看过的用户,在没有影票存根的情况下也无法参与,如果想参与这场活动,就只能再次进电影院二刷。

每天一万人的安慰奖都有价值六十元的YY半年会员,而电影票最高不过才三十元,所以参与成本并不算高,对用户的积极性提升应当是有一定的推动。

如果能够借这场活动,把用户的关注度拉升,那么《英雄》就更没什么逆袭的机会了,如果比信息投放能力,《英雄》背后的资方就算再重新拿出两个亿,也根本不是牧野科技的对手,牧野科技现在的信息投放能力,在国内仅次于央视,而且自己的资源,自己怎么用都可以,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

翌日,就当牧野科技的技术团队正在加班加点力保活动上线的时候,《英雄》前一天买票房,以及媒体跟进宣传、碰瓷《那些年》的手段有了些许效果,果然有一批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因为看到了新闻而选择走进电影院买票观看这部电影。

而《英雄》的资方决定再接再厉,继续买票房,而且要比昨天买的更多!

按照整个出品方与资方团队共同协商的结果,今天的计划是买到一千五百万票房,然后再用媒体猛推一波,加强《英雄》票房“逆势上扬”的概念,让《英雄》回到大众关注的视野中来,时至中午,当《英雄》团队发现李牧没有任何表态与反馈的时候,他们的心忽然有些蠢蠢欲动。

出品方代表中有一人提议,既然李牧、牧野科技、牧野映象都没有回应,那么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今天的票房提升到两千万,超过《那些年》之前创下的单日一千八百万票房纪录,这样一来,宣传时的话题度就会产生质的提升。

整个团队在商讨过之后,全票通过了这个看似冒险,却又诱人无比的计划。

买票房的成本并不算高,毕竟票房本身就是影视公司和院线共同分账,这笔钱还能回来不小的一部分,剩下的那点成本,虽然是喂了院线,但好处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好处就是买票房的同时必然会提升排片,原本《英雄》的排片量不够,通过保底60%上座率的方式买票房之后,院线有了60%的保障,就自然愿意把更多赚不到这么高比例的场次安排给它,这样一来,排练量就会迅速提升,而且因为与院线之前有了这么一层灰色利益关系,也相当于进一步拉近了与院线之间的距离,这种情况下,就能更顺畅的在各大院线投放自己的展示物料,进一步吸引用户。

院线电影观众群体里,有相当一批观众是到了电影院之后才去决定看什么电影,这时候谁的排片量大、谁的线下物料展示比较多,谁就有机会赢得这批观众的票房,所以有些时候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会发现店里不但有某部电影的大幅海报,甚至还有大量的公仔、雕塑以及场景展示,这不仅代表了电影出品方本身的实力,也代表了出品方与院线之间的关系。

按照惯例,如果电影的出品方连续大手笔买个三五天票房,就拿到院线大部分的排片量。

而院线的放映厅数量是固定的,每天放映的场次数也是固定的,如果有一部电影抢占了大量的排片,自然会对同期其他电影产生巨大的压迫,以至于让其他电影的观众到了电影院却发现排片量太少,短时间内没场次,最终只能选择高排片的电影,这就相当于是用强制性的手段,掠夺了其他电影本身的票房。

对出品方以及资方来说,这笔买卖是非常值得的,前期的投入只要能够逆转票房颓势,这笔钱就一定可以加倍赚回来,趁着李牧现在没有给出任何反应,赶紧带一波节奏,一旦节奏被自己带起来,李牧就很难再扭转局面了。

不过,《英雄》的出品以及投资团队明显低估了李牧,这种情况下,李牧又怎么会坐以待毙?无论任何时候,他都是真正带节奏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