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字子鱼,青州高唐人氏,刘宏在位的时候,他被举为孝廉,迁为郎中,后来因病辞官。何进独掌大权之后,将他召进洛阳,授尚书郎,盖因华歆在当时很有名声。是和郑泰、荀攸齐名的人物。
华歆年轻时读书,和北海朱虚的管宁、同县邴原为友,号称一龙,管宁为龙尾,邴原为龙腹,而龙头,正是华歆,在当时很有名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人之间的不同性格就显现出来了,华歆热衷于仕途,而管宁则潜心治学。据《世说新语》的记载,他们一同锄草的时候,挖到了金子,管宁视而不见,但华歆却拿起来仔细看后才扔下。还有一次。他们在同一张席子读书时,外面有达官贵人经过,管宁不为所动,而华歆则兴致勃勃的跑去观看。因此管宁认为,华歆和他不是同一路人,于是割裂席子,从此于华歆绝交。后人所谓的“割席断交”,即源自与此。
后人历来认为管宁高洁,但身为儒家子弟,都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华歆的选择又有什么错误。在刘风看来,真正能做实事的,还真是华歆这种人,管宁也就只能做做学问了,真要治理一方,未必能有华歆做的好。
世人之所以贬低华歆,其实不是他的能力有问题,而是他做了儒家君子所唾弃的事,那就是威逼汉帝禅让给曹丕,让曹魏取代的大汉的天下,这是作为儒家子弟所不能容忍的。
作为后世人,人们往往觉得华歆是个奸臣,但这其实是小说以及其他文学作品对华歆的抹黑。在史实上,华歆为官清廉,对待治下百姓十分之好,甚至在刘繇死后,百姓都愿意由他继承扬州刺史的位置。孙策进攻豫章的时候,也是未动刀兵,说服了华歆,执弟子之礼,以师事之。孙策死后,曹操调华歆前往许昌任职,孙权也十分不舍。到了曹魏,曹氏父子对华歆也十分器重,以三公之位待之。
华歆一生清正廉洁,家无余财,俸禄以及赏赐都接济了亲戚,朝廷赏赐的美女也都让他给嫁了出去,可以说,华歆就是当时为官者的表率。可惜就是因为禅让一事,让后人将他打入了历史的耻辱柱,不断将华歆丑化,以致后人多一位他是个奸臣。事实上,在曹丕即位的时候,华歆丝毫没有喜色,曹丕还因此把准备的相国一职改成了司徒。
此外,华歆在年轻的时候,就见识过人,同郡还有一个名士陶丘洪,自认见识超过华歆,曾经冀州刺史王芬与许攸等人欲趁刘宏北上河间巡视之机,废除灵帝另立新君,曾暗地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想参与期间,华歆制止了他,言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让他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退了出来,之后王芬果然失败了,从此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的见识。
而且他还胸怀宽广,数次举荐和他割席断交的管宁,甚至愿意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他。但是皇帝拒绝了,他认为华歆的德才更加难得。当然了,管宁也没有接受华歆的好意,自始至终没有出仕。
可以说这是一个品德和才学兼备的人物,但就是因为大汉失势,即便身为太守,也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触动当地大族的利益。
华歆当然不会甘心,但一直以来都没有机会。但如今,似乎,机会到了。
长公主的事他早已经听说,也派出人手区勘察,但他知道这没什么用。即便知道了是何人所为,他也没有能力去做什么。
但是现在,他手中拿着的却是安远将军刘风的公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