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启发(1 / 2)

皇太后跟着康熙回京之后,便一直安分地待在宁寿宫里,直到她得知康熙要亲征准噶尔时,这才变了脸色。

虽说康熙不是她亲生的,可至少有儿时的情份在,可真要换进孙子上位,除非是由她教养的五阿哥,否则不管是谁,她以后的日子都不可能比现在过的好。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安分了一段时间的皇太后不得不把康熙请过来。

康熙回京之后倒不是不想给皇太后警告,而是还不待他开口,皇太后就安分下来了。再则他一心想要攻打准噶尔,自然要把心思放在打战需要的准备工作上。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既然有心收拾准噶尔,那么该准备的就一定得准备妥当,不然真要像打三藩时,一拖好些年,这好不容易平稳下来的局面怕是又要乱了。

原本皇太后派人来请,康熙并不想理会,却驾不住她三番四次地派人来请,万不得已,康熙便应下了,只是在去宁寿宫之前,他去了一趟永和宫,亲征的各项事宜都已经准备妥当,康熙原想着在出发之前到永和宫里坐坐,算是缅怀一下同云汐相处的过往,却不想半道还是让皇太后派来的人扫了兴。不过即便这样,康熙也没能改变之前的决定,而正是如此,他才能凭着在云汐书房里的随意一瞥得到启发。

蒙古的属地就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地处边界,环境恶劣,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是水草丰茂之地,不然科尔沁为何要背靠大清占据草原上水草最为丰茂的地方。再则蒙古各部虽然明面上对大清表示了臣服,可私下里不少人都打着别的主意,甚至一直都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妄想恢复往日的荣光,而准噶尔叛乱就是最好的例子。若他不顾一切就这样冒冒然然地发兵反击,怕是要被噶尔丹牵着鼻子走,毕竟草原是噶尔丹的地盘,他对环境熟悉,肯定也有应对之策,若他没有可以相信的人为他带路的话,这一战就算打胜,那也是惨胜。

想到这里,康熙快步走出永和宫,回到乾清宫后,立马召见福全,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他后,又处理一些琐事,这才带着梁九功赶在皇太后再次派人过来之前动身去了宁寿宫。

皇太后对于康熙攻打准噶尔并没什么意见,可以说只要不是科尔沁以及他们合作的部落,其他的部落被攻打或者教训,她其实并不在意,可以说她这个人没有太皇太后那样的政治眼光,也做不到什么大局为重,她看重的先是自己,然后才是族人,至于其他,她其实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般在乎。

说到底,皇太后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还是一个被生活苛待过的女人,她的前半生可以说是毫无选择被动地接受一切,因为想要活下去所以凡事都忍,可忍着忍着就忍成了习惯,即便等到她有机会当家做主也难以挑起这个重担,不然仅仅只是带一两个蒙古秀女回京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不往宫里塞,宗室皇亲还是可以联姻的,可惜她看不透,死得突然的太皇太后也没来得及教。

“皇帝,哀家听说你要御驾亲征,这怎么可以!你身为一国之君,担负的是整个大清的安危,你要是有危险,那就是动摇国本!”皇太后一见康熙,也不待他行礼,便直直地问了起来。

“让皇额娘担心了。”康熙闻言眉梢微皱,却只是一瞬间,随后便冲着皇太后见了一礼,嘴上扬着一丝笑意,语气故作亲近地道:“不过此事朕不能退让,毕竟噶尔丹的所作所为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知,朕必须成为表率,否则其他人有样学样的,大清的威信何在?”

皇太后见康熙认真解释,她憋了一肚子的话竟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了,毕竟这事真论起来是朝上的事,她即便贵为皇太后也不该轻易干涉,但为了保证她的地位,她又不得不劝着点康熙,“可是皇上的安危更要紧啊!”

康熙冷眼看着皇太后那自以为是的关怀,心中淡漠无波,反正他对皇太后的那点情份早就让她的所作所为给消磨殆尽了,之所以还保持着表面的和平相处,不过是因为他顾不上,不然皇太后哪里来得机会在他面前说三道四。

再说了,她若真是担心他的话,就不可能只是这样简简单单几句话,那一副恨不得他把后事安排妥当再亲征的表情能不要这么清楚吗?他很清楚皇太后的打算,所以他在决定要亲征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将所有的可能都考虑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