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牛气冲天的人物(1 / 2)

官路弯弯 拾寒阶 1531 字 2022-09-25

从江州第一机械厂出来,李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智慧其实就深藏在这些民间的高手之中啊!一个被宣判了死刑的工厂,因为这帮人的瞎搞,结果摸索出了一条国企改革的好路子!

李毅上任接管江州市的经济工作以来,无时无刻不在认真的思考江州经济发展的新方向。酒博会是他搞出来的第一个亮点,也取得了成功,但酒博会毕竟只是一个行业性质的博览会,它的影响是有限的,而江州经济却是一盘大棋,涉及到工业、农业、商业等诸多经济领域。如何把这盘棋下活,把整个江州的经济总量提升上去,这才是李毅现在应该思考的。

要想富靠工业,要想稳靠农业。这是铁的定律,江州是一个旅游业大省,但单靠旅游业来实现省域经济的发展,等于是单条腿跑步,这条腿再长,也跑不过别人两条腿甚至四条腿啊!酒企是一个发展机会,但酒企经济的形成,还没有这么简单,要把江州的酒企打造出名牌和品牌经济来,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而另外一个改善经济状况的快速途径,就是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思考,成了每个领导者的必修课,现在中央和省委都在大唱国企改革的高歌,正因为这项举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有至-业,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以前李毅在临沂县时,就曾经思考和探索过国有企业的改革,他在临沂搞出来的乡镇企业改革,也是十分成功的,临沂模式,现在被西州市甚至是别的市县照搬过去在用。

但那只是乡镇小企业啊!现在要面对的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苏建功的某些想法和做法,跟李毅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某种程度上,第一机械厂现在的做法…等于是一个试验田,把李毅的某些想法提前进行了试点!这样一来,李毅要想把自己的改革创想付诸实现,就要少走不少的弯路。

江州第一机械厂的事情…该怎么跟市委领导们说呢?戴尧臣是一个刚愎自用的领导,表面上看,他很民主,也很随和,实际上,他十分的任性,也容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第一机械厂的处理决定…是戴尧臣主持召开常委会议通过的,现在苏建功等人反过手来狠狠扇了他一个耳光,以戴尧臣的肚量,他能容忍这个怪胎的存在?能容许它继续生存下去吗?估计够悬啊!

这个事情该如何抖出来,才能保住这来之不易的改革果实呢?既要保住第一机械厂,又要保住市委的面子,只有这样,才能两全其美。

现在还是在农历正月里…各级地方官员纷纷到各位省市领导家里来拜年。

李毅的家门,这两天就没有断过人,分管工作下面的各个局办一把手要来拜访吧?一把手都来了…二把手三把手就更应该来拜码头了,到时一把手升迁了,他们的机会就来了啊!局领导一个二个都跑来送礼陈见,一般的科级干部为了进步,更要巴结李毅了,那些级别太低的人,虽然很想跟李毅打上交道,但因为相差太大,后而来的人很少,对他们这些人来说…跑跑科级和处级干部,似乎更有用。

送礼是件奇妙-的事情,一般的领导都是会说他不收礼,但你若真的空手去了,多半就会得罪这个领导,哪怕你提过去又提回来…也好过不提东西。谁来了领导不知道,但谁没有来,领导肯定知道。谁送了礼领导不知道,但谁没有送礼,领导肯定知道。基于这个怪理论,所有该来的人都会来一趟,所有来了的人,都会拎着或多或少的礼物。

对这些下属,李毅是十分理解的,他们人来了,李毅就接待一下,至于应付送来的礼品,李毅还是用以前那套老办法,凡是送来的东西,一律接下来,然后还以价值相当或是超值的礼物。这项工作以前是由花小蕊做的,为此花小蕊没少唠叨过,说你这个样子,还不如直接拒收呢!我仔细一算,你出去的比进来的还要多!你收礼的名声反正是有了,但却没有赚到钱啊!费钱费力不讨好,何苦呢?

今天这个收礼还礼的人,就收苏新亮代替了,苏新亮的感受比花小蕊更加强烈,心想给李书记这样的领导送礼的话,绝对送得过啊,一百块钱出去,起码能收回来一百二十呢!李书记这不是赔本了吗?

李毅的算法却跟他的不同,礼尚往来,有来就有往,有往才有来嘛!既然不能拒收人家的礼物,那就用回礼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按照正常的做法,这个礼是要收礼人亲自登门去还的,但李毅身为市委副书记,不可能去跟这些属下拜年吧?这么多的人,他就算去拜,也拜不过来啊!当然了,下属们是巴不得他去的,他真去了谁家,那这家人估计能乐上半个月吧?

九八年的农历正月初十,阳历二月六号,这是一个多雨的星期五,似乎在预示着今天是个多雨多水的年份。

工作渐渐多了起来,过年期间积累下来的文件全都汇总到了各个领导的案头,虽然批阅的文件,在案头堆积如山,这种情况,似乎只有中考和高考之时经历过。

市里跟县里相比,就是不一般啊!一个副书记,要处理的文件,比他在临沂县当常务副县长那会多多了。

李毅忽然想起第一机械厂的那些电脑,心想无纸化办公就是好啊,但在政府办公楼里,真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很长时间吧?其实很多工作和文件,只需要李毅看看,签个名字而已,李毅是个认真负责的人,每个签名之前,都要仔细的看一遍文件内容,有时候还要再三琢磨,翻查资料,甚至询问写报告的人,认真的态度达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