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三 自取其辱(1 / 2)

孔融的质问刚落,满朝文武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向何珅。

惊闻天子驾崩,刚刚从吴郡快马加鞭来到金陵的扬州刺史张纮站出来附和孔融,反问何珅:“何大人说德妃娘娘不配做太后,你倒是说说哪一个比武德妃更适合做太后?”

何珅不假思索,怀抱笏板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大汉朝律制,新帝登基,当朝皇后或者新帝养母,都可以被尊授太后之位。按照此律法,上官婉儿比武德妃更适合做太后!”

“笑话,一个未曾生育的美人何德何能被尊为太后?”

在戚继光率领水师离开金陵之后,跟着韩世忠从柴桑来到金陵驻防的横野将军朱桓站出来反唇相讥,同为吴郡士族的朱桓自然会竭力支持陆家。

其他的武将,包括韩世忠、尉迟恭、廖化、梁红玉等人则一言不发,静观其变。等不到孟珙、狄仁杰、顾雍三人归来,没有确凿的消息,即便陆康说的言之凿凿,这些整日里刀头喋血的武将依旧不相信流言。

“休穆将军所言极是,上官美人养育太子也不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并非自幼拉扯,顶多算半个养母。相比之下,德妃娘娘比上官美人更适合做太后!”医部尚书步骘面无表情,手捧笏板,高声支持朱桓。

虽然步骘是由何珅举荐,但这几年下来却渐生嫌隙,原因无非就是步骘希望何珅能够说服何太后把自己的妹妹步练师推上妃子之位,而何珅与何太后却希望借助步骘的力量把上官婉儿从美人推上皇后之位,矛盾由此产生。

借助淮南步家的钱财,再加上何珅前期的提拔,还有步练师的枕头风,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步骘在仕途中平步青云。先做了庐江郡丞、太守,之后被调到金陵担任建业令,执掌京城。

后来刘辩改革三公九部制。医部尚书一直空缺,在包拯被召唤出世担任金陵尹之后。步骘被任命为署理医部尚书。表现的兢兢业业,中规中矩,熬了两年之后终于去掉了“署理”二字,正式成为了当朝九部尚书之一,与工部尚书何珅并驾齐驱。

翅膀越来越硬,步骘不甘心再给何珅跑腿打杂,也不想让妹子步练师做衬托上官婉儿的绿叶,慢慢的与何珅渐生嫌隙。数次遭到何太后的打压。步骘虽然表面上没有与何珅公开决裂,但心中却是不忿;此刻见何珅竟然要推上官婉儿做太后,当即跳出来反对,不惜公开与何珅撕破脸皮。

何珅气的腮帮子鼓起,不停的翻白眼:“步子山,你、你……你公报私仇!”

步骘冷哼一声:“朝堂之上讨论的都是国事,何来公私之说?莫非何尚书以为步骘这医部尚书乃是拜你所赐,必须要以你马首是瞻?”

“我懒得与你争辩!”何珅一摔袖子,不再与步骘纠缠。

但善于见风使舵的何大人圆圆的脑袋里藏着的智慧不可低估,看到武如意支持者众多。自己独木难支,当下便来了个釜底抽薪,捻着唇角的八字胡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但可以无太后!既然无人适合担任太后,那就干脆空置太后之位算了,拥立太子登基,改太后为太皇太后。”

年已七十多岁,身材有些伛偻的陆康强打精神,慷慨陈词:“老夫举贤不避亲,论呼声、论资历、论声望、论德行,德妃都是最适合做太后的人选。若是拥立太子登基,必须尊授德妃为太后!”

“哼……陆司徒这分明是以权谋私。拥立武德妃做太后壮大你们陆家的势力,他日好效仿吕氏一族么?”何珅深知一旦让武如意做了太后。作为南阳何氏棋子的上官婉儿就再也没有翻身之日,因此对陆康针锋相对。寸土不让。

陆康连声冷笑:“吕后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何人引起了董卓之乱,害得陛下从洛阳流亡到江东,我想何大人不会忘记吧?”

何珅闻言登时臊的胖嘟嘟的圆脸发红,争辩道:“何进大将军只是策略有误,并无篡权之心。请司徒不要血口喷人,把我去世的叔父与专权的吕氏一族相提并论。”

陆康占了上风更是穷追猛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并非我陆康对太后不敬。而是何进的教训历历在目,董太皇太后死的不明不白,我等受陛下托孤,绝不能让旧事重演。太子年幼,登基之后势必会诸多咨询于太后,谁都知道那上官婉儿深得太后宠爱,若是太后与上官婉儿一个做太皇太后,一个做太后,这朝纲还有宁日么?”

听了陆康与何珅的舌战,太极殿上的众多文武纷纷支持陆康:“司徒大人所言极是,若陛下驾崩的噩耗是真,比起上官美人来,武德妃的确更适合做太后。”

眼见两派吵吵嚷嚷不可开交,刘伯温抚须道:“孟璞玉、狄仁杰等三位大人尚未归来,陛下驾崩的消息仍未落实,此刻就议论册立何人为太后,为时尚早。”

“我陆康以这辈子的名声保证消息准确无误!”陆康颤抖着花白的胡须,固执己见,“也不知是何人放出风声,污蔑老夫图谋不轨,欲行篡逆之举。老夫一片丹心可昭日月,故此希望早日拥立太子登基,平息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