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高丽的局部战争,并没有引起一些列的军事反应。
齐誉暗抹了一把冷汗,并宽心地叹道:平衡才是最好的现状,若因此引发了各方混战,极有可能出现不可预估的失控局面。
相比任由发展,齐大郎更喜欢运筹帷幄的感觉。
呵呵,不打无把握之仗嘛!
……
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高丽的战局依旧是如前时的模样。
戚景完全掌握着进攻节奏,且故意呈现出了一种看似胶着但实际松懈的虚假表象。时不时地,他还放出一些小捷的消息来振奋人心。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想辨这其中的真真假假,就看自己的判断力了。
而就在此时,某人的错判却是意外打破了平衡。
“报齐大人,有紧急公文送到!”
“紧急公文?谁发过来的?”
“回大人,乃是殷俊殷大人!”
“是他?速呈给我看!”
却见,那是一道紧急但却没有严格加密的形式化公文。
也就是说,里面的事宜朝野尽知,用不着做出相关隐瞒。
好了,先阅了再说。
只见上面写道:圣上闻戚景军取得小捷,而高丽苦于防守,于是,便萌生出了想要效仿太上皇灭燕王时的御驾亲征之举。即,天子欲趁高丽小国羸弱之际兴兵讨之,以实现我大奉朝开疆拓土的锦上添花。俊曾手执断刀力谏之,却无果而终。足可见,其心之坚,已然如磐……
什么?
天子又欲东征高丽?
这样看来,他可不是什么一时兴起了,而是苦了心地惦记着。
要不然,他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拿高丽开刀呢?
打仗的机会多的是,你又何必急于这一时呢?
哦,不!
齐誉仔细一想,恍然明白了其中玄机。
“太上皇的以科举成果,证明了自己的文治能力。而后,他又通过御驾亲征来证明了自己的武功非凡。基于这些,所以他才有资格位列于明君之列。而今上,处处以太上皇为范,如此,就不难理解他急于建功的想法了。”
“还有就是,大奉的南北疆域皆已平定,可供他征的毗邻之国,也只剩下了高丽和扶桑可选。换句之,天子若不紧把手的话,可能连展示武功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他才会这么心急。”
年轻人爱表现,爱证明自己,这一点不分贵贱。
即使是天子,也无法跳出其外。
然,齐誉只猜对了今上的想法,却没有猜出他的思维逻辑。
皇帝觉得,戚景打仗言过其实,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厉害。
连一个小小的高丽都不能做到绝对碾压,还谈何当世名将?
你不行,就由我来克之。
朕若是破了高丽,就直接证明了朕比你牛掰,届时,看你们谁还敢小觑于我?
待立完了威,我再一个个地压制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