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3章 看不出来,可以呀!(1 / 2)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548 字 3天前

既然罗主任邀请他会诊,杨平现在也有点时间,不着急回去,所以杨平跟着罗主任去看看究竟会诊的是什么病人,他能不能帮上忙。</p>

苏教授、袁主任和其他几位主任也跟着一起转移,其他医生护士,尤其年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们看着杨平被罗主任请到另一个病房,他们立刻也跟上来。</p>

杨平虽然会来南都附一会诊或讲课,那也是每个月才能来一两次。现在因为常教授的治疗,杨平天天往这边跑,对这些研究生来说是绝佳的学习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涨,恨不得跟着杨平寸步不离,这样能够学到一点书本上没有的新东西。就算是没有新东西,听杨教授讲几句,也能开阔大家的思路。</p>

比如杨教授治疗狂犬病这种新思路新方法,那就是平时在书本上根本看不到的,这是世界上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此之前,他们哪有什么冬眠疗法治狂犬病。</p>

罗主任带着杨平和大家来另一个病房,这里躺着一个老人,看样子差不多七八十岁,他已经处于深昏迷状态,身上连接着各种管道和电线,管道和电线的分布极为密集,密集到需要使用电线的束带来将电线和管道约束成一捆一捆的,方便识别和管理。</p>

这个病房空间其实很挺宽裕,但是因为患者使用的辅助机器太多,估计能够用上的设备都全部已经用上了,众多的机器拥挤在病房里,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让病房看起来非常狭窄。</p>

因为空间太小,只能让罗主任、杨平、苏教授等几个重量级人物站在里面,这几个人站在里面还必须相互靠近一点,其余人只能挤在门口。</p>

杨平见过形形色色的患者,但是还真没见过这样的患者,恐怕这个患者已经完全依靠机器在维持,拔掉任何一根管道都可以使他的生命戛然而止。</p>

“患者,男,82岁……”</p>

罗主任亲自向杨平汇报病历,旁边一个博士生偷偷递来病历夹,杨平瞄了一眼那份病历,恐怕这是自己行医以来见过的最厚的病历了吧。它非常厚,中间夹着的纸质病历的厚度已经达到这个病历夹的极限,估计至少是几百页,导致塑料的病历夹两页外壳只能夸张地张开。</p>

罗主任谢绝这位机灵的博士的好意,摆摆手:“不用看病历了,这个患者在我们这都住了三年,他的病情我可以倒背如流。”</p>

当罗主任看到杨平盯着这份病历的时候,立即明白可能对病历的夸张厚度很诧异,罗主任解释说:“其实它的病历现在叠起来估计比一个人还高,大家看到的都是经过重整的病历,还只是一部分。”</p>

“你放到病历车上吧。”罗主任吩咐送病历的博士,继续汇报病历。</p>

的确如他自己所说,他根本不用下级医生汇报病历,也不用翻开病历夹,张口就来,的确,病历已经被他背熟。</p>

杨平认真地倾听他汇报病历,皱了皱眉头,照他这样汇报下去,没有几个小时根本没法完成病历汇报。罗主任立刻也意识到到这个问题,于是说:“我简明扼要地汇报病历吧。”</p>

即使简明扼要,对病历做了高度浓缩,罗主任还是花了足足十五分钟才汇报完,杨平梳理了一下这个患者病情,大致也很清楚了患者是怎么回事。他心想:罗主任你这真是把我当神在弄,一个已经差不多脑死亡的患者,已经住ICU三年,现在完全依靠机器维持脏器功能,只要任何一台机器撤掉,患者的心脏立刻停跳。这种患者在临床上完全没有救治的意义,现在找我会诊,会诊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作为一个ICU主任,不可能不知道这是在浪费时间吧。但是杨平还是非常耐心地听罗主任继续说。</p>

“杨教授,这位患者八十多岁,接近脑死亡,家属就是不肯放弃。你帮忙看看这个患者还有希望不,我们多次建议家属放弃,但是每次家属都拒绝,而且将我们骂得狗血喷头。我们这里床位非常紧张,一张床每年可以救很多人的命。现在这个患者在我们ICU住了三年多,我们每天要投入大量医疗力量去维持,要是有希望治好出院那就好了。”罗主任叹气说。</p>

什么情况?一个接近脑死亡的患者请杨教授会诊?这不是浪费杨教授的时间吗?聚集在门口的研究生们认真听里面的对话,生怕漏掉哪句重要的。</p>

苏教授刚刚也在旁边仔细听罗主任的病历汇报,但是越听越不对劲,罗主任汇报病历时略去了患者的名字,但是这患者的病情怎么这么耳熟,于是一招手:“我看看病历。”</p>

后面的博士生毕恭毕敬地把病历双手递过去,但是发现这份病历实在太重了,于是这位博士干脆和另外一个同学用双手一起托着给苏教授翻阅。</p>

苏教授稍微翻阅一下病历上的名字,立刻明白了。这是一个公费医疗的患者,全院大会诊、院外会诊搞了几十次,他本人亲自参加了好几次,难怪这么耳熟呢。</p>

一个接近脑死亡靠机器维持器官活力的患者,他请杨平会诊什么?这个罗主任搞什么鬼?他这不是请杨平会诊,是在请我会诊。苏教授是什么人,立刻明白怎么回事。</p>

罗主任这是想借这个宝贵的机会向苏教授诉苦,这个患者虽然是公费医疗不差钱,但是住在这里已经三年多,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本来现在ICU的床位和设备就紧缺,这个患者光是这些救命的机器都得占有好几台,而且需要一直占着,这些机器可都是救命机器,用在这里,其它地方就会紧缺。</p>

可是这种事情,苏教授也不好办,做为院长,其实不仅需要是学术能力强,还要擅长管理,更重要的是处理各种关系,能够长袖善舞。苏教授就是这一类人,可以说他是复合型人才。</p>

“老罗,这个患者我帮你会诊吧,杨教授很忙,你就不要麻烦杨教授。”苏教授现在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就是诉苦嘛,现在随着ICU的发展,他罗主任的人手不够,设备也不够,希望院长可以出面,拨几个人,新购几台设备。</p>

“谢谢苏院长。”罗主任立刻笑颜逐开,苏院长一向一言九鼎,他说帮会诊,那事情就好办得多,他要的新设备,他要的几个博士,很快可以就位。</p>

至于这个患者,说实话他心里明白,苏教授怎么可能去强行干预,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罗主任这一点还是懂。</p>

“那谢谢苏院长。”罗主任立即说。</p>

既然事情有着落了,罗主任也不用让这么多人围在这里浪费时间,于是大家结束会诊。</p>

会诊就这么结束了,怎么回事,杨教授都还没有发言呢?苏教授是搞骨科的,他怎么让罗主任去找他会诊呢?</p>

围在周围的一群博士和硕士们一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会诊,有人还以为刚刚走神漏听了什么重要信息。</p>

“你刚刚听到杨教授发言没?这个患者怎么治疗?”</p>

“没有呀,我没有听到。”</p>

“究竟怎么回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