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章 这手术我也能做(1 / 2)

外科教父 海与夏 5089 字 9个月前

陈建良教授站在阅片灯前与杨平一起讨论。

他虽然已经退休,但是最感兴趣的还是自己的专业,当了一辈子医生,自己觉得只有治病救人时才有存在感,做其它事情总是找不到存在感,没有存在感就很迷茫很空虚,不知道人生价值在哪。

现在陈教授平时只是出门诊,基本不参与手术,坐门诊也算还是奋战在一线,但是作为外科医生,怎么能够忍受一直坐门诊,时间长了内心自然孤独寂寞。

就像战场上的狙击手,虽然还是留在前线,但是岗位已经不是开枪杀敌,而是蹲着防御工事里拿望远镜瞭望战场,收集战场情报,心情肯定难以适应。

为了找回这种存在感,陈教授只能尽量找机会蹭手术,当然他不会上台给年轻人添乱,他只是在手术室里感受一下气氛,参与手术讨论说几句话,然后围着手术台看看而已。

他现在就是这样,小心翼翼地挑选位置站好,生怕干扰大家正常工作。

“血管估计很细,搭桥有点困难,可是不搭桥又不能解除现在的血管梗阻,这么细的血管,要保证吻合质量有难度,你打算怎么做?”陈教授问道。

杨平点点头说:“血管确实很细,不过没关系,这种直径的血管搭桥应该问题不大,比这还细的血管搭桥我经常做。”

血管直径很细的时候,一般小于1毫米的时候不选择血管搭桥,而是选择手术更为简单的贴敷术,因为血管越细,对血管吻合技术要求越高,一旦吻合技术不过关,术后血管出现堵塞,等于手术白做。

但是如果血管吻合的水平很高,吻合后不存在血管堵塞的问题,那么1毫米以下照样可以搭桥。

陈教授对杨平的水平知根知底,不管什么血管吻合,只要人力可及,那么杨平就一定能够做到,至少以陈教授的经验来看,杨平是手术的巅峰。

“搭桥后还准备做贴敷?”陈教授知道杨平肯定会不管手术难度,只管手术效果。

“双管齐下,远火近火一起救。”杨平说。

陈教授摸摸下巴,微微颔首,手术这么做,那已经无话可说,应该是最完美的方案。

茜茜的手术体位是仰卧位,头部用固定器固定,稍微抬高,麻醉医生梁胖子让茜茜的血压维持在比平时略高的水平。

张林和小五完成消毒铺单,杨平刷手上台,巡回护士将显微镜推来备用,手术正式开始。

看起来大家不着急,但是手术一点也不耽误。

急诊手术,杨平没时间边做边讲解,只是自己埋头一路狂奔,这种急诊手术如果还讲解,语速配不上手速。

大家要学习只能看同步的手术视频,然后有不懂的地方术后再问杨教授。

金博士、文博士和夏书很是羡慕张林小五,什么时候能够像他们一样拿下绝大部分手术,那才是真正跟上外科研究所的节奏。

现在他们只是团队的尾巴,以前他们都是自己科室的精英,到了外科研究所才发现,自己居然比不过张林小五这两个打杂的。

知耻而后勇,他们三个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超过张林林小五,当然,好像这两个人是最容易超过的,超过宋子墨和徐志良很有难度。

三位博士现在非常认真地对着屏幕看同步手术视频,每一台手术,每一个细节他们都不愿意放过。

而且他们现在明白,外科研究所对医生的培养是多么厉害,以他们的基础在这种环境下,这种培养方式下,只要认真努力,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张林和小五可以做到的,他们一定可以做到,而且可以远远地超过他们。

金博士以前觉得自己的年龄太大,已经40多岁,自觉已经错过外科医生的最佳培养时机,现在他完全没有这种想法,整个人精神抖擞,踌躇满志。

李民医生在一旁也是有所领悟,为什么杨教授一定那么执着地让他用各种方式学习解剖和练习基本功。

以前对烟雾病这种不多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李民是没有多少认知的,更加不知道具体手术怎么做。

现在他不仅对这种疾病十分熟悉,而且手术也是了然于心,因为现在他已掌握丰富的解剖知识,还具备完善的病理、病理生理等知识。

只要杨平稍微提一下,甚至不用杨平说,他就能理解这个疾病手术原理和方式。

甚至如果他面对这种病例,他也敢于做相对简单的贴敷手术。

基础扎实之后,后面的学习自然就轻松。

杨平没有说话,他专注于手术,小五张林是助手。

首先是血管搭桥,杨平打算将先将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桥接,这是最主要的桥。

有些桥可以直接搭,有些桥必须使用血管桥接。

桥接的血管一般直接从头皮上切取,杨平的动作很快,取下几根直径长度合适的动脉备用。

搭桥的血管取好,杨平再分离颞浅动脉。

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末支,它从侧面部颞下颌关节与耳朵之间穿出,再向上走行至头皮。

这个手术如果讲究,最好对颞浅动脉的定位使用术中彩超,用彩超寻找它的走形,然后予以标记。

依据标记对颞浅动脉进行分离。

杨平对人体解剖实在是过于烂熟,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彩超定位,这样可以更加节约手术时间,不过这只限于他。

为了不误导其他的医生,每次做到这种专属于他的省略操作时,他会提醒大家:“你们在做这个手术的时候,一定要用彩超定位颞浅动脉,绝对不能学我搞省略操作。”

夏书来的时间不长,对有些东西还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很较真,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他喜欢追根问底,必须搞得清清楚楚,于是好奇地问:“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做?这样不是挺好吗?省略一个步骤,节约手术时间,尤其遇上急诊更是又快又好。”

“水平没到家,如果省略彩超定位,很容易在切取血管的过程中损伤血管,如果要追求手术质量,你们必须对颞浅动脉进行定位,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掌握它的行走路线,在切取血管的时候,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血管,避免损伤。”陈教授回答夏书。

原来是手术水平的原因,夏书总算弄明白。

分离颞浅动脉之后,杨平又依据心里的颞浅动脉在头皮的走行,依据术前的影像图片与两岁小孩的头部解剖特点,在颞浅动脉走形区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血管吻合点,使其位于即将开凿的颅骨骨窗中心。

手术切口设计为血管吻合点远端和近端大约 0.5cm,也就是切口大约1厘米。

这是使用微创的方法,如果是成人,吻合点远近也不过2-2.5厘米左右,切口约5厘米,比起传统手术切口要小很多。

“这不是传统方法?”陈教授看出来。

“微创!”杨平边做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