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笑道:“我回去之后便详查了各地官吏的任命,刘洪在中平六年被调任山阳郡太守,但时任山阳郡太守的乃是袁遗,自是上任不成。于是刘洪去官,后转任曲成(治今山东省招远市西西曲成)侯相,一直待在东莱郡,我已遣入前去相招。”
曹昂听后大喜,立刻说道:“知我者,奉孝也。”
多年相交的老伙计,曹昂一个言语、动作,郭嘉都懂。
“除了刘洪,其学生徐岳、杨伟、韩翊等人,皆在相招范畴之中。”
曹昂点点头。
“应该再加上一个叫赵达的洛阳人,还有会稽人吴范,平原人刘惇,广陵人刘颖等等,我给你列了个名单,按图索骥。”
郭嘉听了,有些不解道:“这些人都是何人?”
“科学家。”
“科学”这个词是个舶来品,一直到清末才出现。
郭嘉还是不解,曹昂便笑道:“所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这些人便是利器之人。”
可惜赵爽、陆绩现在不过十多岁,至于王蕃、刘徽、姚信、杜预、陈卓离出生还有三十多年,否则曹昂一定将这个时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给一网打尽。
郭嘉看着曹昂,不无担心地问道:“明公真准备动历法?”
这年头数学或许还有些实用,比如算账、统计之类的,至于天文学,主要是为历法所服务的。
郭嘉眼看曹昂网络这么多算学、天文学的人才,自然想到此方向上。
“动,为什么不动?”
这年头的历法,可不是后世没人看的黄历。婚丧嫁娶,农耕建设,皆由黄历确定,乃是比法律都重要的东西。
而现行历法《四分历》已经使用了百余年,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一动,牵扯巨大,又是文化界的一场大地震。
曹昂不懂这个道理吗?
他还很清楚,历法牵扯到谶讳之学,乃是文化界大佬争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阵地。曹昂只要动历法,就是动这些人的蛋糕。
可是曹昂仍要动。
不把这些旧的东西打倒了,他如何完完全全的统治文化界。
当然现行的历法经过百余年,也确确实实需要变动。历史上三国建立后,东吴改成了刘洪、徐岳《乾象历》,曹魏改成了杨伟的《景初历》,只有蜀汉沿用旧历。
不得不说,蜀汉在方方面面落后于曹魏和孙吴,不仅没有史官记史,其他文化、历法、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都落后于魏、吴。三国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都是孙吴和曹魏的,蜀汉一个也没有。
曹昂的野心很大,当然一些东西现在没必要提。
“主公,这些事还是要慎重。”
在郭嘉看来,曹昂铺的摊子有些太大,牵扯的精力也太多。
“奉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有太多太多的想法,不敢等啊。”
曹昂虽然说着着急,但也清楚,这件事具体实施肯定要在淮南大战之后。
不过他先召集各地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酝酿着此事,或许整个中华的科技在此过程中,飞速发展也未必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