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奸佞当道 江山失色(2 / 2)

此时乾隆注意力在用膳上面,加之年岁已高,所以没有听清楚。于是问身边站着的和珅:“刚才刘大人对朕说的什么?”

和珅素来与刘墉不合,打算故意气急刘墉。于是和珅对乾隆说:“刚才刘大人说,请皇上观赏白莲花,在京城村郊野处。您有心就准备准备。”

乾隆听后不屑地说:“为这等小事,刘大人如此着急,真是可笑。”

刘墉见此情景,气得一时无语。想要解释,却被和珅岔开:“刘大人如果没有其他事情,那就请回吧,皇上正在用膳,无需过多打扰。”

君庸臣奸如此,江山怎会不变色呢?

乾隆末期至嘉庆初年,川陕地区爆发了以张正谟,王聪儿为首的白莲教起义。

乾隆六十年,湖北各地白莲教首领集会密谋,决定于辰年辰月辰日辰时(嘉庆元年三月初十)在各地同时发动起义。然而,在准备武器和粮草的过程中被官府觉察。于是,湖北枝城、宜都两地的白莲教教首张正谟、聂杰人毅然提前于嘉庆元年正月初七举起义旗。邻近的长阳、长乐两县教众在林之华、覃加耀的率领下立即响应。随后,起义如一股旋风,两月之中,席卷至湖北各县。在襄阳地区,由王聪儿、姚之富等教首发动的队伍,就迅速超过万人。

起义一发生,立即震动了湖北的封疆大吏。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惠龄一面上报,一面急调3000兵马征剿荆州义众。

由于起义提前发动,各处未能及时响应,加之白莲教起义初起便暴露出起义各支队伍之间各自为战、互不联系配合的致命弱点,聂杰人在枝江的暴动仅坚持了一个月,便在清军的进攻下投降,不久被杀。见此情形,湖北的起义军首领商议之后,决定与四川的白莲教义军汇合。

与此同时,四川的白莲教起义发展势头迅猛。教首徐天德在达州起义后,迅速率队北上,直趋安康、平利、紫阳等地。其实,在湖北义军入川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四川义军已经与清军苦战了几个回合,形势正处危难之间。湖北义军的到来,可以说是四川义军重振的大好时机。

嘉庆二年底,襄阳起义军在川北、陕西进行了大幅度运动寻找战机,最后聚会于汉中以西,并准备抢渡汉水,奔袭西安,以摆脱被追击围剿的被动困境。

朝廷知晓起义军的动机,于是调动大批军队,死死缠住王聪儿、姚之富不放,终于将起义军逼入了被动不能自拔的境地。王聪儿与姚之富见攻西安已没有可能,只好率队撤往东南一路连战连败。在湖北西的三岔河,全军进入险地。

两侧高山夹峙,后有追兵数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近万义军经殊死搏杀,几乎全部战死。王聪儿和姚之富被逼攀上山崖,相继跳崖而死。这是白莲教起义后遭受到的最严重的挫折。

嘉庆三年,义军当时正处进退两难的困境,一些首领便自动落入了清军劝降的圈套。四川义军主力之一的王三槐、冷天禄部,王三槐在南充知县刘清的招抚下,轻信诈言,自投罗网,后被押至京师处死。冷天禄接受教训,率部众据守县城阵地。年底,因寨中盐粮将尽,诈降突围后仍然坚持抵抗。

嘉庆五年,由于起义军主要领袖的先后阵亡;义军屡遭败绩,士气低落;粮草补给的日益艰难;兵员补充也减少;再加上清军越集越多,封锁越来越严,许多义军已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心,甚至有的人偷偷地离开了队伍。最终留在队伍里的义军,是决心与朝廷对抗到底的。

嘉庆六年,嘉庆帝见义军们无缴械的意愿,便下决心加大围困打击力度,迅速解决问题。他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于是下诏前线清军将领,务必尽快擒斩各路义军首领,并将朝廷的赏赐分别列出升官、赏银的档次。

起义军首领相继牺牲,这使得义军继续坚持反抗政府的斗争更加困难。嘉庆九年,白莲教大起义最终失败。

川鄂白莲教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让人民百姓感受到朝廷的残暴,更加坚定了天地会反抗满清统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