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南明政权,半壁江山(2 / 2)

“此为天意。大清能够取得天下,也是天意。既然南明小朝廷对大清构不成威胁,王爷也不要过于地逆天而行,切记。”

也罢,就让南明小朝廷居隅一方吧。既然国师说了,它的存在,对大清没有威胁。

李纯风从多尔衮的里屋走出来后,庆幸自己做了一件善事,让紫金山山脉免于一难。身为风水术士,他知道山脉都是有灵性的,何况是刘伯温为朱明王朝选为龙脉的紫金山。这也当作是积阴德吧。

多尔衮虽然听取了国师李纯风约建议,取消了炮轰紫金山山麓的打算。可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南明小朝廷的存在,让他感到忌讳。于是,多尔衮心里有了主意:这个朱聿键不是那个叫郑芝龙扶植拥立的吗,那么,把郑芝龙招顺过来,依附我大清称臣,不就行了?现在朝廷里有些许前明归顺的大臣,郑芝龙也是前明的臣子,那与我们现今朝廷里的前朝降臣定有关系瓜葛者。这样的话,那就好办了。

次日,摄政王王府里召见了前朝归顺清廷的大臣。多尔衮把寻找与福建郑芝有关系之人的意思告诉给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位与郑芝龙有交集的前朝臣子。

这些归顺清廷的大臣们相互望了望,心里拿不准摄政王的想法如何。但是提及郑芝龙,这些大臣都还是知道的,可与他似乎都没有什么往来。

这时,一位前明降臣从几位大臣里走出来,对多尔衮说道:“王爷,我与郑芝龙是同乡,以往他曾有些往来。不知王爷问及有何吩咐,我等愿为你分忧。"

“是这样的,郑芝龙在福建拥立朱聿键称帝,我打算派人去招抚他,归顺我大清。”

刚才站出来说话的大臣,名为洪承畴。对,就是被清廷孝庄皇后美人计迷倒,给满清皇帝皇太极戴绿帽子的那位前明降臣。此刻他很有把握地对多尔衮说:“郑芝龙与我是同乡,我愿意去说服他归顺。”

“好,明日启程。本王预祝你成功,洪大人。”

洪承畴与郑芝龙是同乡,甚有些交情。洪承畴到了福建后,郑芝龙没有为难他。洪承畴见此,向他说明了来意,又当面权衡利弊。郑芝龙被说服了。

不久,摄政王多尔衮收到洪承畴的奏报。内言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以拥戴元勋、开国功臣自居,手中又掌握着几十万军队,控制了隆武朝的一切大权。

他还将南明小朝廷的情况告诉给多尔衮:郑芝龙搜刮民脂民膏,滥征商税,加派、预征田赋,卖官鬻爵。官职的价格多者数百两,少者数两银子。拿钱买得官爵的人,上任后就大肆敲诈,大捞一把,闹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当然,郑芝龙同意归顺大清的意愿,洪承畴也在信里告诉了多尔衮。说郑芝龙眼看隆武政权没啥希望,为了保护自己广遍闽粤的田园、“富甲侯王”的财产和身家性命,他愿意与清廷合作。

终于,洪承畴与郑芝龙私下合谋,密定成约。清军于顺治三年进攻福建,郑芝龙将长达两百里的仙霞岭防线的守军完全撤走,实践其投降诺言。水陆两路,皆不抵抗,以示投诚于清朝。清兵得以长驱直入,拿下福州。

清兵进军福建时,隆武帝朱聿键正在延平。他听说清军已经杀来,于是急忙出奔汀州;后来,在汀州被清军追上杀死。隆武政权宣告灭亡。

国师李纯风言,大明紫金山龙脉内龙穴已损,王气渐渐消散,需十几年;可是人家清廷摄政王多尔衮可不愿让南明小朝廷多十几年的存在呀,他认为这个南明小朝廷存在几年就行了。

多尔衮过于有违天意,后遭雷电劈死。此为后话,先点一笔。他太急于求成了。

清军入闽后,以闽粤总督的官衔为诱饵,对郑芝龙进行招降。其子郑成功坚决反对降清,向父亲列出了各朝历代降臣的下常但是,郑芝龙利禄熏心,不听郑成功苦劝,献印剃发,自己跑到清营投降。

郑芝龙投降后,被连哄带骗地送到北京软禁起来,闽粤总督的美梦落了空。此刻他后悔不已,后悔没有听郑成功的劝告。

郑成功见清廷对父亲如此不讲信用,遂率领战友至广东南澳,树起“背父救国”的大旗,招集旧部,进行抗清斗争。

有人向多尔衮献策:让郑芝龙劝他儿子郑成功,归降大清。

一日,摄政王多尔衮召郑芝龙来府上,让他书信一封,劝其子郑成功归顺清廷,并承诺云云。郑芝龙寄人篱下,只得手书一封劝降信给儿子郑成功。甚至寄希望于他,能够保住全家性命。

然而郑成功早已将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的嘴脸看清,自己的父亲投靠你们,下场如何?不就是一个例子吗?所以,郑成功当着使者的面大骂多尔衮,且拒不投降。

使者把郑成功的言行所为,以及对清廷的态度转述给了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听罢,许久不语,看来,这郑成功明摆着是要与朝廷抗争的了。

不久,郑芝龙全家老小都被清廷处死。郑芝龙万万没想到,拥立前朝皇裔朱聿健称帝,建立南明朝廷,在鼎盛时期也曾经占有半壁江山。可是最终,如同演了一场历史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