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朝野“两派”(1 / 2)

重铸刚明 青史昭昭 2040 字 2022-09-12

朱由检废除人头税的圣旨在天下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可以说对于朝廷有着或多或少了解的大小官员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或许普通的大明百姓在为了每年减轻的税赋而兴奋,但这些有见识的人都明白这里面的不简单。

谁不知道大明朝廷的税赋除了太祖成祖年间足够用,其他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够用的,就算当今皇帝大开海禁、废除宗亲的俸禄、皇上自己开设了不少商行、彻底改革盐税,可这些与现在的朝廷支出想比绝对是难以支撑的。

而这个时候皇帝还废除了占朝廷收入不小份额的“人头税”,这里面绝对有着赤裸裸的意图,或者说皇帝给自己这些人传达了一些想法。

这一点也是极为清晰的,几乎稍微对最近数年大明的政策有些了解的人都清楚了,这是皇帝在向天下人宣告自己在大明变法的决心。

同时也几乎是让天下人做出选择,是和皇帝一起行事去行这变法大业,支持皇帝的决定;还是站在皇帝和朝廷重臣的对立面,反对这所谓的变法。

要知道这所谓的“人头税”也就是口赋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完全是传承已久。

现在皇帝直接将这铁的不能再铁的口赋给完全废除掉,这不仅仅是在改变大明数百年的法,还是在改最坚固的东西了。

这足以说明皇帝变法的坚定决心了。

而当清楚了这一点后,大明境内只要是有资格给皇帝上书的官员、退休官员,立刻就拿起笔墨给皇帝上书,以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忠诚。

就连很多读书人也纷纷举办大大小小的“诗会”“文会”,在各种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皇帝的支持。

所有人几乎没有任何的迟疑。

这些情况自然也在朝廷那些重臣的注意中。

京城,内阁大学士周应秋的府邸,大明重臣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坚定的变法派的官员都集中在这里。

内阁大学士周应秋、户部尚书毕自严、税部尚书李若星、工部尚书徐光启、礼部尚书温体仁、土地部尚书吴宗达、都察院左都御史郑崇俭,七人皆是一脸笑意的谈论着。

这七人是大明重臣中最铁杆的变法派了。

“诸位同僚,此次皇上一举废除口赋当真是神来之笔,从此以后实行数千年的顽疾被废除,定然能够彻底打破现在各地的变法僵局。”,温体仁笑呵呵的扶了扶花白的胡须。

“此言甚是啊,今年一年各方面的变革进展的不太顺利,尤其是今年从三月开始我等就主推盐法变革,其中的阻力实在是出乎意料的巨大。

即便是我等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提前拿下了近九成的大盐商,但还是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

各地都在或多或少的抵触,官员、商人、宗亲、勋贵都在做着各自的小动作。

这些人一同出力实在是让我等的新盐法推动受到了太多的阻力。

近千人被斩,过万人被处各种各样的处罚都没有让他们收起那不该有的心思。

当真是利益动人心啊!”,听得温体仁的话,毕自严不由得想起这近一年来各种烦心事,开口如此说道。

徐光启显然是深有感触,接着开口道:“毕大人总结的太对了,这就是利益动人心,那些商人、官员、宗亲、勋贵谁不是顶着这一块儿肥肉?

谁不知道盐里面究竟有多少的利益,此次仅仅是查抄大盐商,贪赃枉法的官员朝廷收获的白银就将近一万万两,这个数目实在是太可怕了,足够我大明用五年以上了。

这还是这些人的利息,那那些宗亲、勋贵呢?他们两百五十年余年中从食盐中获取的利益又究竟有多少呢?

这个数字简直是不能想象。

你们说他们真的能放下这一块儿利益吗?”

“哼,他们自然是放不下这一点儿的,那些宗亲若不是这几年皇上一直对他们进行压制,他们知道皇上根本就不可能支持他们,今年这些人恐怕早就跳出来反对。

就算那些勋贵今年明面上如此安静不也是因为这个?

不得不说,吾皇圣明啊!

自古以来又有几个皇帝如此对待宗亲?”。作为都察院的老大他的信息还是颇为灵敏的。

“吾皇的确圣明,这几年稳扎稳打,各地至少明面上没有什么反对,顶多也就是敢磨洋工罢了,没有几个明目张胆反对的。

尤其是这朝堂之上,我等朝堂重臣之中几乎没有反对变法的,首辅他们也不过是希望皇上的变法再稳一点儿、慢一点儿,这才能稳步推进啊。”,周应秋心中颇为感叹。

说实话,这一点儿是他最佩服皇帝,皇帝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自己这些人支持他的变法,这才能让近几年的变法稳步推进,虽然这些变法大都是表面上的。

但是不得不让人承认的是,现在大明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这不,皇帝直接废除口赋,马上又要给天下官员增加俸禄,还要大规模修改法律。

在这个时候,在场六人都不由得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数十次变法,从商鞅变法到张居正变法,和这次大明的变法进行了对比。

众人心中都有一个念头,或许自古以来变法能否成功恐怕都要看皇帝的想法与能力了,只要皇帝足够坚定且有足够的权力,就必然会有臣子参与到皇帝的想法中,到时候不管变法是好是坏,变法总会是成功的。

想到这一点儿的众人不由得有些沉默,大厅中良久无言。

“诸位,现在看来随着口赋的废除,明面皇上恐怕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变法了,我等可要做好准备了。”

“周大人放心,现在容易变法的地方都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硬骨头了。”

此时众人的表情皆是极为坚毅。

他们都明白,这个时候他们和皇帝的变法事业完全绑在一起了,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众人沉默一会儿,税部尚书李若星突然开口,打破了大厅中的沉默。

“诸位同僚,我等皆知,现在大明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尤其是接下来废除口赋,增加俸禄后就更是如此,即便是现在有一万万两也仅仅是无根之源罢了。

本官这里有一个想法,有很大的可能缓解这个问题,希望诸位同僚能提提意见。”

众人听到这话,心中皆是一惊,连忙看向李若星。

李若星缓缓的开口,很快众人皆是眼前一亮,大厅中响起了愉快的交谈、争论声。

………

而在另一边,大明内阁首辅的府邸中,同样有一批人在此议事,只是这里大家的表情明显没有那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