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一个月前,朝廷收复河套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全成军民为之欢呼,而在这时这些御史们或许为了出出风头,或许为了彰显自己都察院御史的威严,他们之中有十数人纷纷弹劾满桂虐杀俘虏,有违仁义,而且满桂还是有前科的,对于这次弹劾,他们还是有一些信心的。
然而却引的朱由检大怒,朱由检特意针对这一件事召开了一次大朝会,在朝堂之上将这些人给批判的体无完肤,说他们听信谣言,在没有任何证据、甚至在不知道事情的情况下就弹劾朝中大将,这就是卖国!
或许是朱由检的话太重,他们承受不起这样的罪名,这十数人请求辞官,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检同意了!
他们愣住了,不仅仅是他们,当时的朝堂之上多数人都惊呆了,在他们看来这仅仅是他们一个台阶罢了,正常情况下皇帝不是应该深情的挽留一番,他们也就顺势留下了,怎么就直接辞官回乡了?
他们怎么就背着卖国的罪名回乡,那他们这一辈子恐怕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没有人再敢用他们了,甚至家中的子侄们也难了啊!
然而朱由检却仍然没有放过都察院的御史们,直接拿走了一项他们最重要的权力,取消风闻奏事的资格,以后弹劾官员必须要拿出证据!
携大胜之威又极为愤怒的朱由检让他们提不起反抗的决心,更何况这个时候反对皇帝岂不是将大明的将领们全部得罪光了。
于是就在这样的场景下,都察院的特殊权力被取消了。
这也使得他们现在弹劾周应秋竟然找不到什么大事情,或许民间传闻的有不少,可惜他们没有证据,不能弹劾。
于是种种原因加起来,他们的确很闲,虽然大多数的御史们此时已经出京,和吏部的官员一同负责地方上诸位官员的大计,但是就在京城的还有不少。
联想了很多的朱由检最终确定,这些人就是太闲了!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肯来得给他们找一些事情了。
朱由检照例对这些奏折留中不发,第二日突然下旨,以地方大计人手不足为由,让这些人全部离京协助吏部尚书周应秋的大计工作。
朱由检的旨意一下,原本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京城官场为之一振,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次变革至少皇帝是鼎力支持的,轻易之间是很难让皇帝改变想法。
在十数位浑身带着若有若无悲伤的御史们离开京城后,京城官场诡异的沉寂下来,所有人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毕竟这段时间给他们分配的任务量也是极大。
自从将这些人送出京城,朱由检每天收到的弹劾奏折已经变为个位数了。
朱由检对这种情况很是满意。然而他也明白真正重要的还是地方上官员、士绅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