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这最后一幕的分镜就明白了。”菅田将晖自信满满“十几岁的少年就能藏在警察找不到的地方安装那么多炸弹,这样的天才少年一定能预知爆炸的大楼最终倒下的方向,而这正是”
“你怎么拿我剧本啊?”水上隼人一把将他手里的剧本拿了回来。
菅田将晖依旧不以为意,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发现“所以一切其实都在他的算计之中,最后甚至算到了男主角会按下按钮。”
“是吗?”水上隼人反问了一句,表情古怪。
“所以这一段,我需要演出那种‘我虽然什么都知道,但是我要演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我不想让你知道。’的情绪出来才对。”
“导演你刚刚跟我说按最表面的来演,一定是担心我知道了深层次的情绪以后,就露出破绽了,毕竟连自己都瞒过去的演技才是最好的演技。”
“嗨呀!那我这不完了吗,不过导演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演出什么都不知道的效果来的!”
看着这个小老弟忽然打了鸡血一样的宣言,水上隼人脑袋跟着他的“知道”“不知道”转了好几个圈,终于明白了他搞错了什么。
没想到这家伙还是个尹天仇式的演员,对角色揣摩也太入戏了。
不过这也侧面印证了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想让一部电影本身存在的硬伤被忽视,除了极好的节奏带人入戏以外,另一个法宝就是所谓的“隐喻”和“讽刺”,换言之,是观众的“脑补”。
《恐怖直播》表面的剧情很清晰,讽刺职场、讽刺自私的男主、讽刺警察、甚至讽刺首相和政客。
而当观众发现这一点,就难免带着一层“讽刺片”的滤镜去看待这部电影,以至于仿佛看到了什么都像是导演的隐喻和讽刺。
而找到了这些隐喻的观众,就会觉得自己真正看懂了这部电影,然后广而告之,一传十十传百,电影的一些硬伤也就不再是硬伤了,因为你再说它是硬伤,那就是你没看懂。
更有甚者,就连导演也不能说他拍的时候没有这个意思,因为拍出来的作品,已经不再只属于导演一个人了。
水上隼人让菅田将晖用自己的理解试着拍了一段,发现效果还是不错的,正式开拍也没ng太多次,很快他的戏份也就结束了。
结束之前,他来到菅田将晖身边,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菅田啊,我很看好你。你对角色的理解超人一等啊,也不知道上映以后有多少观众能看到这个角色‘真正’的一面呢。”
“是啊。”菅田将晖下意识感叹,短短几句话的镜头,他却他用尽了全力,要是这么努力的表现上映后却没人发现真相,那还真的挺失望的。
------题外话------
今天睡到十一点,好困,明天不吃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