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悄然降临,天际渐渐泛起了鱼肚白,为这血腥的夜晚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纱幔。</p>
宋军的五大营地中,唯有中军尚能保持阵脚不乱,其余四营皆已陷入了混战的漩涡之中,厮杀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震天动地。</p>
这一夜,对于宋军而言,无疑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p>
然而,禁军作为大宋的精锐,即便身处绝境,也没有完全崩溃。他们咬紧牙关,拼死抵抗,使得吴军即便攻势如潮,也未能在一夜之间将对手彻底吞噬。</p>
“杀啊!”</p>
双方的将士们已然忘却了生死,只知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一次又一次地冲向对方。</p>
战斗逐渐从阵前的对峙演变成了营地内的乱战,士兵们或逃或战,场面混乱至极。然而,在这混乱之中,仍有一半的大宋士兵选择留下,与吴军展开殊死搏斗。</p>
他们打了一整夜,虽然伤亡惨重,却并未完全崩溃。</p>
左军大营,在王政忠的率领下,士兵们奋勇反击,;右军大营,则由石保吉坐镇,士兵们如影随形,紧随其后。</p>
正是有了这些英勇无畏的将领和士兵们的顽强抵抗,宋军才得以避免全面的溃败。</p>
不得不说,大宋立国之初的军队,其战斗力之强,远非百年后那些养尊处优的士兵所能比拟。</p>
“官家,天已破晓,突围之机已至。”党进步履匆匆,神色凝重地前来禀报。</p>
赵匡胤目光如炬,沉声下达军令:“即刻传令,全军先向宿迁方向撤退,行进五里后,各军迅速集结,再转而向南行进。”他的声音虽不高亢,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p>
“喏!”党进领命后,身形一转,迅速离去,派遣信使如箭矢般穿梭于各营之间,传达军令。</p>
转瞬之间,中军队伍已整装待发,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向着后方大营与南大营之间的狭窄间隙发起了猛烈的突围。沿途虽有吴军层层阻拦,但在大宋禁军的铁蹄之下,皆如土鸡瓦狗,被纷纷冲散。</p>
“宋军突围了!”</p>
“他们开始撤退了!”</p>
这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吴军将士中传开。眼见宋军开始撤退,吴军将士的斗志愈发昂扬。</p>
经过两三日的激战,二十万宋军已显疲态,难以抵挡吴军的狂轰乱炸、猛烈攻势。</p>
吴军将士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纷纷奋勇向前,誓要将宋军彻底击溃。</p>
“杀啊!誓要将宋军斩尽杀绝!”</p>
吴军将士们怒吼着,如同狂暴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向前冲击。南大营、北大营的防线已渐渐支离破碎,只剩下不足四分之一的将士仍在顽强抵抗,其余或已血洒疆场,或身负重伤,或趁乱逃离。</p>
先锋大营的将士们,肩负着断后的重任,他们咬紧牙关,拼死抵挡着吴军正面的冲击。每一刀、每一枪都凝聚着他们无尽的勇气与决心,誓要为大军争取更多的撤退时间。</p>
后军的辎重大营,已然放弃了救火的徒劳之举。万余士兵在混乱中撤出,跟随着大军仓皇撤退。</p>
那些袭营的吴军特种兵,虽然勇猛无比,但终究人数有限,仅有三千之众。他们奋力阻截,击杀了上千名宋军,却无力阻挡所有后军大营的士兵逃离。</p>
在这场混乱的撤退中,赵匡胤带领着数万精兵,以及众多找不到队伍的逃兵,一路向西,朝着宿迁方向疾驰。</p>
行了数里之后,他们突然转向,向南疾行,直奔曹彬所在的临淮而去。他们要与曹彬的大军汇合,重整旗鼓,再图后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