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夏建宁能够还朝,还出任了正二品的官职,这也说明了军方在朝廷的眼中,地位变得更重要了。
曾经被文官打压的武勋将领们,也开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军校,乃是兵家复苏的第一步!
夏建宁整理好自己的行囊之后,挥手和部下告别。
他独自一人骑着战马横跨了整个荒漠,又在东宁城坐上了回到燕京城的专列。
返回到阔别已久的燕京城,夏建宁心中还是很激动的。
但此时的燕京城中,暗流也是随着他的回来而涌动了起来。
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简单的。
马上春天就要到了,今年可是有春闱大比的。
春闱,就是科举。
这是国家开恩科,选贤举能的大典。
整个礼部都忙碌了起来,准备着第一轮的考试。
先是要经过县试,之后州试,再然后在六月份左右的时候,所有举人资质的士子们,就会齐聚燕京城,参加殿试。
整个科举大考要横跨四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而礼部要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就是确定考生的身份和资质。
还要给全国之内,新晋的秀才和举人登记造册。
这可不是简单的记录工作,可以说其中的内容是相当复杂的。
不过,在考试前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确定考题。
这次的考题划定,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首先是县试。
这县试都是各州县郡自行出题,只不过出题的范围是朝廷钦定的。
如此一来能够保证每个县郡的水平相差不大。
但这次,在确定县试考题的时候,朝廷就爆发了巨大的分歧。
这是元学被定为正统学术之后,第一次举行科举大考。
可是元学的著作并没有很多,根本就不足以让全国那么多的县郡出题。
而且,很多地方的县老爷,依然是儒学和道学的信徒。
他们本身就对元学一点兴趣都没有,更别说让他们以元学为题了。
所以,他们对这次的县试,热情并不大。
这次各地县令都联名上奏,请求朝廷直接定下县试的题目。
没办法,这种事情朝廷早就想到了,所以只能是由礼部硬着头皮,责成翰林院和国子监,先出一套试题来看看了。
这下子一弄,朝廷上的争议瞬间就起来了。
翰林院和国子监,他们两家居然出了各不相同的两套试题。
朝廷上下争论的点,就在于这个题目的类别之上。
翰林院给出的题目是贴经,就是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完形填空。
这样的试题和之前考试的内容相差不大。
翰林院想着,因为县试是秀才等级的考试,所以内容简单一点也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这县试也分为贴经和八股这两部分。
说过了贴经,就该说说八股了。
这八股,其实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写作文。
根据四书五经上的某一个句子,来扩写出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