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8章(σ???)σ飞马牧场..:*☆(1 / 2)

当安妮正在那个‘齐云观’破庙里指导石青璇上乘的武功,准备让其使用萧声去击杀那「倒行逆施」尤鸟倦、「大帝」丁九重、周老叹以及「媚娘子」金环真四个无恶不作的邪帝向雨田弟子时,经历月余时间,已经和婠婠抵达长安并在悄无声息间取出杨公宝藏并正返回的寇仲和徐子陵俩人终于到了那飞马牧场附近。

而此时,婠婠却并没有和俩人在一起。

因为,在那杨公宝藏的洞窟之内取出那‘邪帝舍利’时,因为三人一时的好奇,他们在把玩和研究那名为‘邪帝舍利’的圆形晶球时,却不小心触碰到了那‘邪帝舍利’之内的那魔门中人梦寐以求的数代邪帝元精,让其如同是决堤的洪水般,猛地朝着三人的体内涌去,并差点就没让三人因为元精贯体走火入魔而死!

万幸的是,在阴差阳错间,寇仲、徐子陵以及婠婠在那《长生诀》和《天魔大法》内力的相互牵扯和作用之下,竟神奇地直接将那庞大的邪帝元精中的杂质分离和驱逐,接着不约而同地自行吸收了‘邪帝舍利’中的那些提炼后的至纯精气,让三人瞬间如是脱胎换骨般,无论是功力还是身体素质上都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随后,劫后余生的三人在庆幸之余,赶忙用那储物袋收拾完了杨公宝藏内的兵器、铠甲以及海量的金银珠宝后,为避免夜长梦多或者是被有心人发现,他们便又连夜乔装赶紧逃离了那个地方。

在途中,婠婠拿走了那颗已经被汲取了全部精元的‘邪帝舍利’并和双龙分别,准备独自回阴葵派去跟她那恩师祝玉妍汇报并请罪。

毕竟,她们三人偷偷前往长安偷取宝藏可是连祝玉妍都瞒过了的,而原本说好要由婠婠转交祝玉妍的‘邪帝舍利’却被三人给侵吞了其中所有的邪帝元精,那种事情,婠婠就肯定是要回去说明一番的。

至于寇仲和徐子陵俩人,则是沿陆路南下准备偷偷返回余杭,打算充分利用从杨公宝藏里获得的大量军资去扩充双龙军,进而接着配合宋阀对林士弘以及萧铣等势力进行攻伐,以便尽早鼎定江南局势接着席卷整个天下!

然则……

在路过竟陵途径飞马牧场附近时,寇仲和徐子陵却偶然听到江湖传闻,说是那飞马牧场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危机,有一伙极其厉害的强人正试图去侵吞和攻占那个牧场?

而那伙强人就并不是谁,赫然正是一直在东南一带打家劫舍、抢镖越货、杀人无数且无恶不作的贼寇!

他们分别是「寸草不生」向霸天,「鸡犬不留」房见鼎,「焦土千里」毛燥、「鬼哭神嚎」曹应龙!

那四人寇仲和徐子陵之前在余杭和九江一带攻伐和经营双龙军时也曾偶有听闻过,但毕竟那些人只是些个各自为政的小蟊贼而已,而且还分散各地,他们也从没当一回事过。

可哪曾想……

在他们离开江南前往洛阳争夺和氏璧,进而再前往长安起出杨公宝藏并返回的那来来回回三四个月的时间里,那四人中的三个竟渐渐地就被那「鬼哭神嚎」曹应龙给收拾了,并很快就聚拢贼兵数万有余,还打算攻打飞马牧场,做一笔无本的买卖,准备烧杀抢掠飞马牧场财富的同时,还要去抢掠牧场里的那无数精良的军马?

闻讯之后,想到之前在防守竟陵时就曾和飞马牧场的场主商秀珣有过交情,甚至还欠着对方的一个天大人情,外加‘双龙军’之前也一直和飞马牧场有着军马交易上的往来,彼此也曾交易并购买过一些军马,于是,不准备坐视飞马牧场和那美人儿场主遭厄的俩人,便毅然朝着飞马牧场而去。

他们准备先帮助那商秀珣解决四大寇的威胁,然后,再从竟陵附近找一艘船沿江南下并返回余杭!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寇仲和徐子陵俩人知道,他们的师父和那个美人儿场主商秀珣据说关系还挺好的,所以,不管是想去看看能不能碰到他们的那个糟心的小女孩师父,还是为了还人情以及保护唯一的军马交易渠道,他们就都是不能坐视不管的。

于是!

寇仲、徐子陵俩人便日夜兼程,没多久便先那四大寇好多天抵达了那个以畜养、配种、训练优良马驹而闻名天下,占地规模十分庞大,设备齐全,且还处于一个巨大的山谷之内,俨然一个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又或者是国中之国的飞马牧场里,并还获得了那个美人儿牧场主商秀珣的亲自接待。

毕竟,现在寇仲和徐子陵也算是名人了,别的先不说,单单是他们和他们的师父在洛阳城里所做的一切,就足够当今天下和武林中的大部分人另眼相待的。

“好大!”

“真不敢相信!”

“这么大的一片平原,这就是飞马牧场?”

“我的乖乖……”

“这里到底有多少马啊?”

“要是它们全都是我们双龙军的,那又该有多好啊?”

“真要那样的话,我相信,到时,我就一定能建立起一支堪比李世民的那‘玄甲精骑’匹敌或者更强的骑兵队伍吧?”

宾主双方进入牧场后先来到了一处山坡上并开始俯瞰着那巨大的牧场,接着,看到那秩序井然、好生兴旺、由晋末武将的后代,几代人的心血,一百六十余年光阴经营起来的蜚声海内的飞马牧场,寇仲竟一时不察,直接将他心底下最真实的某个想法给说了出来。

“咳!咳!”

“仲少……”

看到周围陪同的那些飞马牧场的各个首领,甚至连那个美人儿场主都齐齐怪异地朝着正有感而发的寇仲瞅去后,一旁的徐子陵赶忙咳嗽着并小心隐晦地提醒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