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敢!”
一听陛下如此话语,孟兆祥当即惶恐跪下,万万不可受得陛下如此言语。
“好了,今夜放你回去和家人团聚,记住明日寅时,朕会率百官,关宁军出城,你不必出城掩护,只需用大炮片刻不停地炮轰对面,即使打不到,也要打,明白吗?”
赏赐也赏赐完了,该是谈谈正事的时候了,明日出城想必有极大的凶险,也是重建大明的一个转折点。待在京师,诏令送不出去,下面官员的上书也送不进来,走是必然的。
都已经拖了这么多天了,刘宗敏都被自己生擒,再不走等李自成的大军集结,可就真的走不了。
“微臣明白。”
孟兆祥如今对陛下的忠心已然达到了一个他人不可及的地步,从最开始陛下令他提督京营这一举来看,对他的信任便已是皇恩浩荡。按规矩,京营提督应该由勋戚一派来任命,但陛下却直接绕过他们,转而命自己提督。
再说,怕自己威慑不住京营将士,特意亲自驾临京营赐予自己尚方宝剑,到了今日,直接加封自己为中都伯,赏银十万两,如此厚遇,焉能不忠?
若说之前对于留下自己守卫京师还有些埋怨,但从这一刻起,陛下的话在其心中则真正的是有些分量了。
故而,对明日陛下出城也有些担忧,毕竟闯贼虽然议和,但身为贼寇的他们哪有信誉可言?但自己也不好公然违背陛下的命令,便只好点头称是。
“朕宫里也有一大堆子事呢,就先不和你聊了。明日朕能不能顺利出城,有你一份责任。”说罢,朱凌语气沉重,最后背手而去。
待陛下走出大帐,他缓缓起身,看着陛下离去的背影,想到以后或许一辈子都将见不到陛下,内心颇为悲伤,不由泪流满面。
“对了,孟卿。”
突然。朱凌突然转身,似乎想起什么事情。
“臣在!”
听到陛下声音,孟兆祥立马跑出,到了面前。
“朕记得你的儿子是十六年,也就是去年登的进士,今年也才不过二十多岁。”朱凌回忆着脑海中的记忆,对其说道。
“陛下记性如此之好,确如陛下所说。”陛下此举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没曾想陛下竟记得自己儿子的情况!
“但是去年由于事态颇多,就没有授予官职,明日朕就要走了。孟卿,说句痛心的话,守在京师,基本等同于死路,一旦闯贼发现朕不在京师,大有可能攻城,以目前京师情况来看,很难坚守,卿……”
说到最后,朱凌也带有几分悲痛,明知留下孟兆祥是死路一条,但却十分无奈。
京师必须有人守卫,但这人并不能如那胆小鼠辈一般,遇到闯贼攻城便直接投降,或者弃城而走,必须有胆识,有气魄,即使被攻破,也要带着豪情壮志死去。如此,才能激发大明百姓和官员的血性。
京师没有几人如孟兆祥一般,若说驸马耿永固,刘文炳与卫时春等人,皆不可当此大任。唯有孟兆祥堪当此大任,选他也是无奈之举。
心中颇多亏欠,便今日对他如此大加赏赐,想必他自己也能懂其中意思。
“徒有功名,且未有为国之举,不授官职,实属正常。再说陛下方才已经授予他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职务,也当得感谢陛下才是。”孟兆祥颇显大义,几句话没有谈及自己死守京师一事,而是只言孟章明待遇。
“孟卿,让你的儿子随朕一起走吧,暂且当个亲卫。”
想了想,朱凌还是不想重覆孟兆祥一家为国战死的场面,能救一人便是一人,也算是为其留后了,这也仅是他能做的事了。
“微臣叩谢陛下圣恩!大明千秋!”
孟兆祥当即跪拜在地,重重磕头谢恩。陛下从来没有忘记大明的功臣,更不会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如此明主,便是死也值了。
……
本打算会宫歇息会儿,但想到事情杂乱。便命王承恩回宫办事,宣周皇后,懿安张皇后,三位皇子以及极为贵妃到乾清宫,并告知几人只有半个时辰收拾行装,又提醒着装必须换成粗布衣裳。
想起自己身为皇帝,怎得也得有些证明之物傍身,又令王承恩将玉玺,印章以及龙袍全部拿来,一并装好封存。
王承恩立即带着几人回了皇宫,而朱凌带着高文采和一众锦衣卫召集去了昭狱,去看看那被生擒的刘宗敏此时的处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