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应该是实锤了,紧接着他就激动起来。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巨星,而这个时代,梅兰梅大师就是最伟大的天皇巨星。
想到这,他赶忙对小二说:
“他来吧,带上演出团队,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他们能在丑国完成一次精彩的演出。”
“啊?这…”
原本梅兰只计划自己来考察,根本没想演出,可黎耀阳这么一说,显然有资助的想法。
既然如此,小二微微点了下头:
“好的,让富贵儿带话回去,但如何决定还得看我那位堂兄自己的意思,他主意很正,当然,戏是真的好。”
“嗯,告诉你家主子,我愿意出20根金条,他和他的班子来丑国,给这些没见过世面的鬼佬好好上一课,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
富贵儿甭管三七二十一,先答应了再说,20根金条啊,都够赶上以往报价的两倍了。
“谢谢,谢谢阳哥。”
“不谢,我很喜欢京剧,很希望看到京剧发扬光大。”
如果梅大师能在大西洋城戏剧中心完成首演,绝对能青史留名。
“走吧,一起吃点喝点。”黎耀阳心情好,发出邀。
富贵儿受宠若惊,连忙答应。
一进入奢华的太平洋酒店他整个人都蒙了,从未见过这么奢侈的场所。
皇宫也不过如此了吧?
当然,华夏的皇宫和西式宫殿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虽然同样喜欢用金色,但并不俗气。
西方的装饰风格适合眼前一亮的欣赏,长此以往很容易腻,还容易亮瞎眼睛。
进入包厢,面对衣着暴露的美女服务员,富贵儿哈喇子都流出来了,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若是在外面碰见,他怕是能误会这些小姐姐穷成什么样了,衣服这么省布料。
吃饭的时候,聊到了梅大师成名前的故事。
在戏曲界流行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一日为师,毕生为尊”。
无论声名显赫的优秀演员,或是出名成家之辈,每当提及自己的恩师,无一不毕恭毕敬感念良深。
尽管自己地位显赫,享誉遐迩,尽管恩师当年责打过自己,苛待过自己,乃至用刻薄的话语挖苦和贬斥过自己,他们也都不计前嫌。而这个优良传承和梅大师有很大关系。
梅大师8岁时,经人介绍拜见一位朱姓的京剧前辈,想投其门下从师学戏。
而年少的梅兰目光灰暗,缺乏光泽,便有点失望,但碍于介绍人的面子又不好推卸,便勉强收梅兰为“徒”。
第二天,朱先生作了几个眼神示范动作让梅兰跟着学,可梅兰眼神呆板迟钝,毫无灵气,便断定这一对“死鱼眼”不可救药。
朱老先生接着又以昆曲开蒙戏《思凡》教其演唱,前两句并不繁难,朱先生教了十几遍,梅兰芬唱得依然是荒腔走调,极不入耳。
最后,朱先生把他臭骂了一顿让其回家,并断言“祖师爷没有赏给你饭碗,你没缘分吃这口饭”。
由于世家原因,回家后梅兰又拜另一位乔姓先生门下继续学戏。
在乔师指导下他勤学苦练,犹如开窍一般,每天对坛子喊嗓,望飞鸽练眼,看古画学形,面墙壁唱曲,通过一番苦练,终于练成绝艺,誉满华夏。
梅大师成名后的一天,那位朱老师也来看他的戏,看毕大吃一惊,惭愧的到后台向他道歉。
梅兰没有不削,反而跪倒在地上说:
“师傅,您可千万不能这么说,要不是当初您骂我一顿,说不定我还没有今天哩!”
接着问清楚朱先生住址,第二天便拿着礼品登门看望。
往后多少年来一直去问业求教,并在生活上、经济上给朱先生多方照应和孝敬,直到这位老先生去世为止。憾綪箼
梅兰8岁学戏,10岁登台,14岁便成名。
他的成名要从富商牛子厚说起。牛子厚酷爱京剧,对京剧这个行当很有研究,欢乐宴饮时,常戏班子演戏助兴。
1901年,牛子厚为母亲祝寿,特地来京城的“四喜班”献演。
牛子厚与文武老生叶春善交谈,提出资办戏曲“科班”,由叶春善老先生在京城招徒,于京城、关外两地轮番演戏。
叶春善十分赞成,回京后便搭起了戏班子,从牛子厚三个儿子喜贵、连贵、成贵名字中各取一字,把戏班子合名为“喜连成”班。
叶春善演技高超,为人正派,他精心培育弟子,使得“喜连成”戏班很快享誉京华。
少年梅兰也在戏班子学戏,他那时叫梅喜群。
他祖父梅巧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之一,梅兰自小受到艺术熏陶。
梅兰来到名角济济的“喜连成”班,虚心教,刻苦练功,深得叶春善喜爱。
1908年,叶春善率“喜连成”班到关外演出,牛子厚注意到旦角梅兰功底深厚,气宇轩昂,便向叶春善询问梅兰的来历。
得知他艺人世家出身,带艺入班,牛子厚嘱咐叶春善要多加培养。
叶春善在日后有意无意的安排年仅14岁的梅兰饰演《白蛇传》中的青蛇,幸不辱命,梅兰取得极大成功。
牛子厚认为梅喜群这个艺名不够豁亮,为之改名“梅兰”并大作宣传工作,令“梅兰”这个名字一炮打响,在戏迷中广为传扬。
“喜连成”班在由关外返回京城途中,梅兰受到热烈欢迎,人们争相一睹当红名旦的风采。
回到京城时,梅兰芳已成为红极一时的京剧名角儿。
总的来说,梅大师的成名之路不算坎坷,天才总是在年少时便展露风采,梅大师也一样!
,
。
,。
小鹿爱小胖的大西洋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