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第1295章群贤毕至
皑皑的白霜铺满街道和屋瓦,在钟楼的晨钟声中,大明京城迎来了乱局之后的第一个平静的清晨。
阳光洒在街市的时候,京城百姓们也得到了杨廷和被活捉的消息。当各大街口告示牌上张贴出了以大明靖海王,大都督府大都督张延龄的名义颁布的告示,证实了杨廷和被擒获的消息之后,整个京城很快陷入了沸腾之中。
百姓们的沸腾是因为终于这场乱局已经过去了,从皇上驾崩,到京城大乱,两个月的时间里,百姓们过的提心吊胆,备受煎熬和涂炭。
最后这几日,京城百姓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损害,许多人家家破人亡,被祸害的很惨。杨廷和被抓,意味着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街市上有人放起了爆竹,有人敲起了锣鼓。庆贺这一时刻的到来。
其实百姓们并分不清事情的原委,很多人也不知道杨廷和和张延龄之间谁对谁错。他们只是以自己朴素的感受来站队。杨廷和祸害他们,他们自然痛恨杨廷和。往往这种站队正是正确的选择。
站点:塔读,欢迎下载
京城百姓沸腾起来,朝廷里也一样沸腾起来。
从清晨开始,水军衙门中,各级衙门官员便络绎不绝,在京勋贵皇族也纷纷赶来。不光是今日张延龄要召集众人会商乱后事宜,而且,这也是秋后算账的开始。这种时候,倘若再不积极,那可太蠢了。
以刑部尚书刘璟,工部尚书李遂,御史台左都御史洪钟等朝中众臣为首,六部侍郎各层级官员纷纷抵达,并且纷纷向张延龄呈递揭露杨廷和罪行的揭露状。衙门大堂里,热闹的像是一堂水鸭子。张延龄水军衙门的公桉上,揭露杨廷和罪状的文书堆成了小山一般。
张延龄清晨时分便坐在了衙门大堂里,命人准备了最好的茶水,派出数十名杂役伺候这些朝廷官员。他一直笑呵呵的听着众人义愤填膺声泪俱下的控诉,递上来的揭露状他也没有去翻看,只是看着这些人在面前表演。
这种情形,张延龄是早就料到的。一旦杨廷和倒台,他们便会和杨廷和划清界限,立刻切割。而且为了表明自己的正义,他们会争先恐后的揭露杨廷和的罪行。一些人是为了撇清自己,一些人是为了洗白自己,一些人是为了做政治上的投机,趁此机会踩人上位。
这些事情若是在十年前,张延龄或许会觉得惊讶。但现在的张延龄,已经处变不惊了。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人性如此,利益所向,自然会发生这样的情形。
或许,在面前这些官员的心目中,他们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羞愧和不当。他们善于为自己找到心理上的宽慰的依据。比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种话。
“大都督,我等要求严惩杨廷和及其同党,深挖余孽,清除流毒,还我大明清平之世。此事当即刻进行。下官建议,三日后对杨廷和及其家卷族人进行公开处斩,以昭天下。”
“靖海王,下官认为,当清肃朝廷内外官员,重塑我大明吏治,提拔有为之人。借此机会,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下官愿意为此事进言献策,觅求良方。”
“王爷,卑职认为。清肃杨逆余孽,当从军中开始。此次若无叛军将领协助,杨贼岂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清肃整军,势在必行。”
原文来自于塔&读&
“靖海王爷,此次勋贵之中有人从杨逆作乱,下官认为,勋戚之家也要进行整肃。彻底清查那些对朝廷不忠,对王爷不诚之人,夺爵抄家,将他们清除出勋戚之外。”
“……”
面对这些人七嘴八舌的言语,张延龄只微笑着保持沉默。每个人说的话,张延龄都知道他的目的何在。有的人很想立刻杀了杨廷和,以便灭口。免得杨廷和攀咬出自己来。有的人想利用这次机会将上面的官员一举推翻,以便自己尚未。有人专门挑着自己爱听得话说,来博得自己的好感。当然,也有人是发自内心的希望能够尽快恢复秩序,清除杨廷和党羽和余孽。
其实,此次杨廷和造成的纷乱,外廷官员乃至除了外廷的许多人都脱不开干系。并非积极参与者才是杨党,那些明知杨廷和不轨企图,却三缄其口,保持观望,准备做政治投机的人也一样是可恶的。
如果说要进行彻底的清肃,怕是将大半个外廷官员都抓起来,罢官问罪抄家杀头也是不会错杀几个的。但是,张延龄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
朝廷需要尽快平息局面,自己不能搞大清洗,虽然自己很想这么做。一旦没有了退路,便会有人铤而走险,再次生乱。
朝廷官员之间盘根错节,相互联系。京城内外,各地州府势力纠结,相互依存。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当然不能搞什么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现在要做的其实只能是缝缝补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惩办部分首恶杨党,给予大多数人机会,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当然,朝廷主要职位官员的任免是必须要做的。而且在未来,是必须要从根子上抓起,进行逐渐的替换,温水煮青蛙,逐渐完成全面的替换。
张延龄其实已经想好了。这一批国子监太学的士人是没指望了,这帮人之前便有恶迹,为杨廷和等人口舌。搞上书,静坐,宣讲等手段,蛊惑人心。这帮人要统统黜退回乡,让他们失去话语权。
一切要从根子上抓起,便要从科举入仕的事情上抓起。下一次的科举,自己要亲自出题,亲自监考,亲自录取。提拔一些真正有才干和能力,价值观上也不狭隘的人员上来,逐渐培养成朝中骨干,进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