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1更+2更(1 / 2)

开局一个新手村 横空 3240 字 2022-09-09

第五十一章

叶兰亭连忙打开手机对着矿石一扫【恭喜您,挖到宝藏盐矿石!村庄财富+10000】

叶兰亭“……!”

如果能将盐矿开采出来,那她的大古村就发财了!

只是现在朝廷下令禁止贩买私盐,这桩生意恐怕不能拿到明面上做,想到何氏要贩盐也得借江湖人士出手,做得十分隐蔽,一般的小盐商更是得小心翼翼。

叶兰亭想到这儿,立马让砖窑队的人封锁消息,除挖矿时在场那几个人,发现盐矿的事不能泄露出去半分。

好在当时挖采那几人都是本村人,刘小刚带领的小队,他发现疑似盐石的东西后立即带回来给叶兰亭过目,因此知道的人没几个。

盐矿必然要采,但绝不是大张旗鼓的采。

幸而这次砖窑厂建得很及时,正好可以借挖采黏土的名义暗中采盐矿。

其实盐本身并不是什么违|禁物,只是在物资匮乏的古代,盐成了百姓家中稀缺的东西,其重要地位有点相当于后世的石油,至于能制兵器的生铁就更不用说了,一般朝廷只要管控住这两样东西,就能管控住战争和经济的命脉。

以前叶兰亭看史书时,看到关于“盐引”的起源最早见于宋代。北宋太宗年间实行了所谓“折中法”,要求商人须向边境运送粮草而获得盐引。

后来明初政府又诏令规定,盐商须赴边塞纳粮,再由官府发给盐引,称“开中法”。那时因为商人们苦于远途运输,于是在边塞之地就近雇人开垦土地,收获粮食后换取盐引。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军队粮草充足,又收敛了中原腹地的经济流通。

盛朝皇帝才刚开国五年,前朝乱军又频频在北方发起反攻,如今这位皇帝老儿用这样的办法,一能有效管控朝廷财政,二能驱使全国盐商主动为边塞大军运送粮草,可见其雄才谋略不输于历史上其他皇帝。

只凡是与特|权沾边,皇亲权贵总是能从颁令中嗅到巨利,围绕盐引滋生种种包庇勾结行为,这种政|策是不宜持久的。

只能特殊时期行特殊办法。

叶兰亭虽未见过这位盛朝开国皇帝,但她根据一些听来的事迹分析判断,等到北方战事平息后,这位皇帝应当会逐渐将盐引政策开放。

所以她现在将盐矿开采出来,先小部分出手一些,换些银钱用在村里的其他工业和基建,等到过几年不打仗,朝廷管控得不严了,再权宜行事。

小事依众谋,大事当独断。

越小的事情叶兰亭越会召集全村人开会讨论宣布,越大的事情叶兰亭反而只需独自思考一晚上便决定。

村民人多嘴杂,采盐一事暂且不宜走漏风声。

叶兰亭决定好后,将几个心腹手下换来,吩咐他们秘密行事,又抽调了一部分人去砖窑厂,明面上的一批人用来烧砖,暗地里的一批人却是在采盐。

这件事情瞒得很紧,就连郑姑她们都不知道。

年关过后,从镇上收购的毛料渐渐变少,薛霁安便来向叶兰亭请示,是否能将镇上的两间铺子腾一间出来做纺织品零售铺。

自从正月那段时间,外村的人来大古村走亲戚,看到他们这儿的人都穿一种款式新奇的棉衣和毛衣,即便是小孩子的衣裳也很好看,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些棉衣和毛衣都产自他们大古村自己的纺织厂,用镇上收购的毛料加工成的。

大古村村民在自己的村办工厂买东西有便民优惠,但不是大古村的人却是想买都买不着,这可把乡里乡亲都羡慕坏了!

听说他们叶村长规定,纺织厂的东西只销到城里去,根本都不在镇上卖。

除去杨青锋带走那批货外,年后纺织厂开工,仓库里又有了不少现货库存,所以薛霁安考虑,看能不能把收购站旁边的店改成零售铺,把村里的纺织库存销售掉一些。

叶兰亭听了他的提议,沉吟地敲敲案桌“在镇上销售一部分也不是不行,把库存全部积压在村里确实不明智。”

毕竟如果他们大古村没有自己旗下的商铺,在旁人看来,他们的钱财来源就显得很迷了,所以开商铺是很有必要的。

叶兰亭研磨铺纸,在办公桌上写几个大字【大古商号】。

“就用这个名字吧,以后它就是我们大古村的金字招牌。”

薛霁安拿起来纸来看了看,浅笑“村长这手字写得很好看。”

都说字如其人,叶兰亭的笔风原本清隽婉约,现在逐渐透出几分遒劲洒意,或许跟她的心境变化有关吧。

“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因为镇上已租好现的铺子,卖毛料的百姓就能直接转换成客户,将隔壁屋子腾出来,装潢一下就能开张。这些事根本不用叶兰亭亲自操心。

只在给毛衣和棉衣定零售价时,叶兰亭召集了郑姑和纺织几位女工一道来商议。

刨去成本和人工、运输、铺子租金等费用,一件毛衣零售价最后定为成人男款两百文,成人女款一百八十文,童款均码一律一百六十文;棉衣无论男女款,统一价三百文。

定的这个价格在小镇上售卖自然偏高,但比起郡上物价不算贵,叶兰亭本意也没想靠镇上这点客流量赚钱,大头还是得销往北方。因为北方比南方更冷,对毛仿品的需求更大。

叶兰亭还定了个规矩,棉衣和毛衣一款每天只卖十件,卖完即止,多的没有。

不是她故意要搞饥饿营销,而是镇上能承担起买一套棉衣毛衣下来花半吊钱的人家,拢共就那么些人。普通村民得攒几个月钱才能买得起一件,她就算敞开卖也不一定能卖得出那么多数量,还能防止隔壁乡镇和郡上的商人来恶意囤货。

很多时候,叶兰亭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她长远的考量在里面。

经过几天筹备时间,大古商号纺织铺终于在正月月末开张了。

第一天开张时,只用不到两个时辰,定好的一天销售量就被卖光了——大多都是镇上的富户买走的。

集市上围观的百姓因为价钱原因略有迟疑,但知道大古商铺卖的棉衣都是实打实的好毛料做的货,质量有保障,等咬咬牙下决心买时,店掌柜笑盈盈出来对大家抱歉道“今儿的货已经买完了,各位还有要买的,明儿个请赶早!”

街上客人围着不肯走,问“哪有开店不做买卖的?你们店里不是还有货吗?我们给钱难道还不卖?”

店掌柜陪着笑道“我们村长说了,我们大古商铺的棉衣和毛衣全是村里娘子们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不是那等次品货,为了不赶工,保证质量,我们铺子要限量销售,每天每个款式只卖十件,每人限购一件,卖完即止。这也是为了把好东西给到真正有需求的人手里。”

街上客人不满“那刚才买走棉衣的全是镇上大户人家,他们哪个家里缺衣裳穿了?”

店掌柜又笑“所以我们店规定,每人限购一件,到了明天,这些人再来买的话,就没有名额了。到时在座各位想买,赶早一些来,就能买到了。”

“每天那么多人,你能记住谁是谁?”

店掌柜说“在下别的本事没有,认人的眼力见还是有的,这位客官,您要是不信,明儿您再来,保准我还能认得出您!”

一番话便将大家的疑惑不解全都化解了,还给大古商铺立了个特立独行的规矩,倒是新奇。

围观众人见店掌柜真说到做到,卖完限量的棉衣后就关门去了隔壁收购站,大家才慢慢散去。

镇上赶集的人们津津乐道讨论

“我跟你们讲,我有个表姑就在大古村,是她们那儿纺织厂的工人。我正月里去大古村走亲戚,你们猜我看见了什么!”

“看见什么了?”

“大古村人人都有一件这样的棉衣,还有那个用羊毛线织的毛衣,我听我表姑说,都是她们村集体免费发的!”

“好家伙,还有这种好事,这样一套冬衣他们铺子要卖半吊钱呢!”

“那可不,我还听说今年过年他们大古村是全村人一起吃的流水席,那家伙,据说年夜饭摆了十几道菜,全是他们村长出的钱,还给请了外面的戏班子来唱戏,热闹了整整一晚上呢!”

“我听我表姑说,过年的时候他们那位叶村长还给发了集体红包,听说有一百文,顶普通人两个月工钱呢!”

“对对对,这事我也听说了,你们说那大古村以前那么穷,怎么半年时间就翻天覆地变了个样啊?”

“啧啧啧,大古村现在是真有钱啊,富起来了!”

“你们可是不知道,现在周围那些村有女儿的人家,托人上大古村说亲,人家还看不上呢!”

“我还听说,镇上那个老秀才都被请到大古村去当教书先生了,真的假的?”

“这事是真的,我年前去他们那儿修路时,有一次见过刘铁柱赶着驴车送那老秀才回镇上。”

“唉,以前咱们都嫌弃大古村穷,现在咱是真羡慕大古村人的日子啊!要是我们村长也像那位叶村长一样仁善就好了!”

大家都唉声叹气摇摇头,他们村的村长,不逞强凌弱,暗地里整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就得阿弥陀佛咯。

镇上的人最近都在讨论大古村,李员外府自然也听说了。

自从年前李含香被从狼牙寨救回来,就变得异常沉默寡言,整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身体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还大病了一场。李员外本来担心女儿是不是受了惊吓被魇着了,请了大夫来看,结果全都被李含香给赶出了门,她拒绝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