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收服李岩和袁宗第(1 / 2)

李岩和袁宗第都没有想到。</p>

朱慈烺竟然想要大规模地兴修水利。</p>

他们原本还以为朱慈烺是想要让人修补城墙,或者是修建各种防御工事。</p>

如果朱慈烺说的是真的。</p>

那么这就说明了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p>

第一,朱慈烺对京城保卫战有着绝对的信心,有着足够的把握击败李自成的大军。</p>

第二,这个年纪轻轻的皇帝,竟然还是一个愿意干实事,真心愿意为老百姓着想的皇帝。</p>

李岩感慨道:“自崇祯元年起,陕西、河南等地连续多年发生大旱,导致赤地千里,百姓流离失所,最终因饥荒和疾病大量死亡。</p>

并且旱灾一直都存在,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消失过,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也正是因为旱灾不断,导致粮食颗粒无收,无数的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才会有了那么多的义军。</p>

而每当大旱之年,往往会伴随着蝗灾,自崇祯元年至崇祯十四年,陕西、河南、河北等地连年发生大规模的蝗灾,导致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饥荒严重。</p>

而在崇祯五年与崇祯十二年,长江流域各地区发生严重水灾。其他小规模的水灾,那也是基本上每年都有。</p>

陛下认为新修水利,能够对抗这么大规模的灾害吗?我很敬佩陛下的做法,但是这种方法效果实在是很有限啊!”</p>

朱慈烺从容说道:“刚才朕就说到过朕其实很穷,那可不是骗你们的。在朕造反登基之前,国库里是一两银子都没有,内帑也仅仅是有10多万的银子。</p>

但是朕知道哪里有银子,自然就有办法把银子搞到手。就在朕造反的当天,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差不多有八成左右都被抄家灭族了。</p>

你知道从那些官员的家里面朕抄出来了多少银子吗?8000 万两,整整有 8000 多万两银子啊!有了这么多的银子之后,朕就可以拿出一大笔银子来。</p>

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发动更多的老百姓来一起兴修水利。银子可以直接发给老百姓当工钱,也可以买成粮食发放给他们,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会愿意干这份活的。</p>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有了大量的劳动力之后。兴修水利的总规模,自然也会变得非常大。大规模的各种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在大范围的旱灾和水灾面前,肯定是能够起到不少作用的……”</p>

李岩听闻,心中甚是佩服:“原来陛下早就有了通盘的计划,陛下高明。”</p>

朱慈烺趁热打铁:“既然知道朕很高明,那你们愿不愿意跟朕一起重塑山河?”</p>

李岩确实很心动了,但是他并没有立刻答应为朱慈烺效力。</p>

而是先看了一眼袁宗第……</p>

……</p>

李岩转头看向侧边的时候。</p>

袁宗第也刚好转头看向了李岩。</p>

两者本来就是熟人,此刻都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对方心里的想法。</p>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p>

李岩和袁宗第虽然是今天才被俘虏过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