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样的混乱局面,林广宇认为着实有大力提升的必要。他在不同场合明确宣布:当年遽废科举,可能是太过仓促了一些,科举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大典,固然有其弊端,但千百年来国家非以此种手段招收官员,寒门子弟非以此种途径不得以登堂入室。可见,所错者不是手段本身,而是执行这种手段的人和意义——“有弊者,不在科举之形式,而在科举之内容,如能改良内容,使之适应新学,何必尽废?”
关于科举的废除,林广宇在原来的时空曾将其概括为清廷灭亡的隐形原因之首显性原因是皇族内阁和干线国有,废除科举后,广大读书人在一夜间失去了向上提升的通道,自然与这个政权产生隔膜,乃至于离心离德。而这些知识分子通常都是在各地掌握舆论,拥有一定声望的人物,作为帝国的中坚力量,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很难说这种统治是稳固的。林广宇个人就认为,科举其实不必尽废,只要将其改造,废弃四书五经,完全改成考核新学就可。
当然,科举既然已经废除,再恢复起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高等文官考试足以让人期待。朝廷推行这种政策,就是要让天下民众所知悉,只要认真读书,善于学习,一定能通过公平竞争的途径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在新的文官考试举行之前,林广宇还在太和殿举行一场荣誉颁布仪式,授予一批老留学生以科举出身。他们在过去的30年间,一直学习西学,只是由于没有正经的科举出身,一直为他人所诟病与看不起,在这么多年的宦海沉浮中吃足了苦头。现在朝廷既然出台政策,可以授予归国留学生以科举出身,那么这批老资格的留学人员,年岁既大、地位亦高的老留学生更应该获得进士出身的称号。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授詹天佑、魏瀚、李维格、郑清、吴仰曾、荣光、杨廉臣工科进士称号。”太和殿里响起了王商抑扬顿挫的声音,随着他念一个,下面便有人应声而上。
这其中既有本人亲临的,也有他人代领的。比如严复、辜鸿铭、王邵廉、伍廷芳等一同被授予文科进士称号,严复由萨镇冰带领,其余三人都是亲领,在这样关键的场合,即便已做到了外务部侍郎,平素也是特立独行的辜鸿铭也摆脱不了激动、伤感、惆怅的情绪——足可以让人大笑三声,亦足以令人潸然泪下。特别是严复,当年从英国留学归来时因为没有科举功名而被同僚所看不起,他虽然发愤图强三次参考进士,但都名落孙山,令人扼腕叹息,亦成为本人的一桩心玻现在得如此补偿,怎能不感激涕零?
“授张康仁法科进士;授陈联祥格致科举人;授李大受、温秉仁、刘冠雄、江起鹏、佑昌工科举人称号……”王商念一串,下面谢恩的人就多一串。
“辜鸿铭,现在感觉如何?”林广宇笑问道。
“臣脑海里只有四个字。”
“哪四个字?”
“鞠躬尽瘁!以不负皇上重用之意。”
“鞠躬尽瘁?好好,过几天的文官考试,你可要替朕好好把关。”“臣遵旨谢恩……”第三次机遇 第三卷 第十七章 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