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浑河战场,开原兵第一次渡河时,用长枪作为临时材料,捆起来放在绳索上,然后在上边铺设衣甲作为路面应急。
当然,现在形势远没有当年那么严峻。
太初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中路大军率先兵临平壤,在城外安营扎寨。
齐军将盾车布置工事之外,还在营寨外一二里距离内修建烽墩,作为明哨预警。
刘招孙收到一封从沈阳皇宫发来的塘报,金虞姬在鲸油灯下将信拆开。
“是杨姐姐写来的。”
刘招孙放下烤羊腿。
“念。”
杨青儿汇报了沈阳百官情形,朝廷概况,又说到刘堪学业,十月初二和老师打了一架,平手。
“一定是布木布泰怂恿他1
武定皇帝怒气冲冲。
“她还说了什么?”
金虞姬继续念道:“亡父寿辰将至,伏念陛下百忙之中,于平壤城下,或在蔚山,设道场纪念父亲大人,父亲在世时,多与家人说起万历援朝战事,恨当年不得一举荡平倭患…”
刘招孙沉默良久。
“朕也想杨经略了,那些年,多亏了他。”
“万历四十七年,杨经略督师辽东,指挥一群骄兵悍将,杜松、马林、李如柏,以及朕的义父,四路大军围攻赫图阿拉,辽东经略杨镐制定的分进合击,可惜杜松马林不服调遣,岳父也没有亲自去四路军之一督战,否则萨尔浒之战结果肯定大不相同。”
杨镐一生高光时刻是在蔚山会战,明军在他的率领下,摧枯拉朽,风卷残云。
据日本人自己承认,蔚山会战中,至少有二万多倭寇毙于非命(大河内秀元《朝鲜日记》)。
剩下数千残寇,整整十余天龟缩堡寨,靠吃纸、吃墙土、喝尿维生。
当年日本陆军中最厉害的右路军团,几近被杨镐打得灰飞烟灭怀疑人生······
后来,杨镐因蔚山之败离开朝鲜,朝鲜国王几次上书明朝皇帝,为杨镐辩护。
他们认为杨镐是朝鲜得以存活的“再造功劳第一人”。
朝鲜国王大臣亲自送行“涕泪横流”,汉城百姓“夹道嚎哭”。
再后来,朝鲜为杨镐立碑“杨公去思碑”、“杨公堕泪碑”,还专门建了“宣武祠”供奉杨镐。轮到下一任国王光海君时,又供奉画像于武烈祠·······
这不是简单的收买人心。
相比之下,刘铤在朝鲜的风评就
万历皇帝硬塞给杨镐的几员猛将,个个都是奇葩;
李如柏贪生怕死,马林昏聩无能,
刘綎不尊命令,以退师威胁,说要等到四五月再走;
杨镐大怒,一番威令击垮刘綎骄气,同时又派亲信二人,持红旗到刘綎营中监视进军,只要姓刘的敢逗挠不进,就让乔一琦代刘綎为东路总领(《建州闻见录》)。
所以刘綎表现得判若两人,以绝决之心深入敌穴,没有过去拖拖拉拉、消极敷衍之态,战功也最丰,光是《清史稿》承认的,就有三个佐领做了刘军的刀下鬼。
最后时刻,刘綎拼到半张脸被砍掉,依然抵死相斗,尽了最后一口气。
和杨镐一样,刘綎在朝鲜的威望也非同一般。
只可惜,萨尔浒的结局无法更改。
不过现在,武定皇帝可以拿他的岳父杨镐大人,好好做做文章。
“森悌、侯大学士,”
两人连忙上前,等候武定皇帝诏令。
“既然岳父在朝鲜素有民望,多组织些训导官和战兵代表,去周边几座小城看看,如果有重兵保守,你就立即回来。
“杨经略在朝鲜之事迹好好宣扬宣扬,让朝鲜百姓都知道,杨经略来解救他们了,经略来了不纳粮,放心打开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