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二章 山海关之战(一)(2 / 2)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山海关的清军相当配合人民军的行动,帮助人民军挖掘战壕,修筑防御工事,运送物资等等,确实是帮了人民军不少忙。不过从郑才盛的心里来说,做到这一步也就够了,至于和俄军交战,那是人民军的事,和自已无关,如果人民军打赢了,自己不妨跟上去捡点便宜,如果人民军输的,自巳则趁早开溜。人民军并沒有驻扎在山海关城里,而是在九门口外布置防线,也让郑才盛彻底放了心,因为这说明人民军确实没有反客为主,吞并山海关的野心,而且九门口距离山海关有20余里,一但人民军兵败,自己也有充份的时间逃跑,郑才盛己在山海关码头准备好了两艘火轮船,并且将一部份家财运到船上,随时都可以从山海关逃离。

但宋庆、马玉昆和郑才盛的心态却不相同,两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并且都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以及平定陕甘回乱、甲午战争等诸多大战,并与八国联军交战过,多少还有一些武人的血气之勇。当然如果要他们单独去和俄军对阵,肯定是不敢,但现在的情况不同,因为背后有海外华人撑腰。

随着山海关的人民军增加,由其是人民军的士兵们表现出的强大自信心,也极大的感染了宋庆、马玉昆,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人,尽管对外的战斗败多胜少,但眼光和郑才盛大不相同,看着人民军的士兵精神饱满、朝气蓬勃,而且令行禁止,军纪军风优良,与清军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而且还是有人民军以前的战绩为基础,因此两人也对人民军颇有信心。而且两人也不甘寂莫,希望能跟着人民军,打几个胜仗,这样一则是为自己正名;二则也是积累一些战功,等将来朝局稳定下来以后,也是自己的资本。

不过两人并不是山海关的守将,而是因为北京战败之后,退到山海关临时驻扎,由其是两人都己是古稀老人,马玉昆年过六旬,而宋庆更是年近八十,而海外华人的主将诸亚平看样子还不到四十,这年龄反差太大,因此也不好主动出面向海外华人提及,只好让郑才盛出头。

而尽管郑才盛是山海关提督,但宋庆的官职是统领武卫左军、四川提督,同时还独领一军号称毅军;马玉昆的官职是会办武已左军、直隶提督,无论是官职还是资历都要远强于郑才盛,而且两人部军合计近万人,也远比山海关的守军要多,因此郑才盛也不敢驳两人的面子,只好硬着头皮向诸亚平提出,希望有事可做的愿望。

诸亚平点了点头,他在来山海关之前己做足了工作,知道宋庆、马玉昆是什么人,点了点头,道:“各位军门请尽管放心,这次与俄军交战,决不会少了你们,而且我们都是炎黄之后,只有齐心协力,方才能够力保中华不受外敌欺辱。不过现在俄军初到,士气正锐,而我们己布好防线,严阵以待,因此不访先让俄军吃几个大亏,挫一挫俄军的锐气,等他们在我们的防线面前碰个头破血流,师老兵疲之后,我们再进反击,这样就可以一举大破俄军,而到了那时,也就是各位军门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宋庆、马玉昆也听得连连点头,他们都是久经战阵,深通兵法,自然知道诸亚平所说的这个作战计划是深合兵法的,在中国历史上,采用这种战术的战例很多,也非常有效,通常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时候。而且这段时间以来,人民军一直都在九门口修筑工事,也是一付固守的姿态,因此这也并不出乎宋庆、马玉昆的预料之外。

不过这种战术首先是要扛住敌军的进攻才行,而且在防御敌军进攻时,往往要付出较大的伤亡,而人民军主动担下了这一最艰难的作战任务,可以说是把难啃的骨头都啃了,而留下来的立功机会,却分给自己一份,可以说这可是相当大的人情。宋庆、马玉昆也是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的人,那会不懂这些。当然两人都不知道,在人民军的手里,其实还握有一张极大的王牌。

这时诸亚平又道:“不过开战以后,我们要全力守卫九门口防线,俄军或者会派出一支军队,绕过九门口,奇袭山海关,因此山海关的防守,还需要各位提督多加留心才行。”

宋庆忙道:“诸将军尽管放心吧,回去之后我们会马上安排人手,严守关城,决不会让俄军有机可趁。”

其实俄军要绕道九门口、奇袭山海关,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一来是不能出动太多的军队,;二来是不能携带重武器,否则就会失去突袭的效果,但这样一来也就无法强攻山海关,因此只要是山海关严加防守,不让俄军有机可趁,就基本可以保证关城不失,这和人民军守卫九门口防线相比,要轻松得多。

更何况还有穿越者对整个战场的全面控制能力,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俄军的动向,给山海关提供提前预警,人民军的军舰还能为山海关提供火力支援,因此也可以说山海关实际是稳如泰山,根本不会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