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笑道:</p>
“这叫旋耕拖拉机,可以用来耕地的,一天可以耕地六十亩。”</p>
“一天耕地六十亩?”</p>
这句话再次刷新了两人的认知。</p>
要知道,如果人工挖地的话,一亩地一个人得需要两天,一头牛一天也只能耕五亩地,而这个机器竟然一天能耕六十亩。</p>
朱雄英也不答话,直接走过去,拉开拖拉机的门,启动拖拉机。</p>
拖拉机在前面行驶,朱元璋和朱标在旁边跟着,惊讶地发现,拖拉机行驶过程中,后面一长条土地都已经被翻耕完毕。</p>
往返两趟之后,已经差不多翻耕了一亩地。</p>
朱雄英熄了火,跳下车。</p>
看到还呆愣在那里的两人,笑道:</p>
“皇爷爷,父亲,你们知道我生活的后世,在大明这片土地上,有多少人口吗?”</p>
两人还沉浸在拖拉机耕地的震惊中,摇摇头。</p>
“14万万。”</p>
“14万万?这片土地竟然能够养活14万万的人口?”</p>
两人再次震惊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p>
现在大明的人口才只有六千万,足足增加了二十多倍。</p>
“这14万万人口中,9万万人口生活在城市,5万万人口生活在农村,但真正在地里种地的农民大概只有五千万。”</p>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五千万人种地,怎么能养活14万万人口?”</p>
朱元璋完全不相信,朱标在旁边提醒道:</p>
“父皇,或许真有这种可能。”</p>
“耕地如果都用这种机器,就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再加上高产的种子和化肥,让产量增加两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p>
朱元璋愣了一下,也意识到这种可能性。</p>
朱雄英继续说:</p>
“其实,这台机器也不算什么,在东北平原的农场里,耕地、播种、施肥、收割全部都是大型农业机械,几个人就能耕种成千上万亩土地。”</p>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没那么震惊了,因为他刚刚已经见识到了机器的威力,他在想另外一个问题。</p>
“雄英,你刚刚说9万万人住在城市里,那他们靠什么生活?”</p>
“他们有的在工厂当工人,也就是大明现在的工坊,只不过有各种各样的工坊,生产五花八门的各种产品。”</p>
“有的做生意,有的做服务,有的搞建设,有的专门搞文化。”</p>
“百姓都能吃饱饭了,吃饱了撑着没事儿干,总要找点娱乐吧。”</p>
两人被朱雄英最后一句话逗笑了,虽然有些词他们也不太明白,但大致意思是听懂了。</p>
朱元璋想想那天晚上他见到繁华,心中也有无限憧憬。</p>
“要是咱大明的百姓也能过上后世那样的日子,该有多好啊!”</p>
朱雄英点点头,充满豪气地大声说:</p>
“会的,皇爷爷,父亲,因为有我,我会让您们的愿望都能实现的。”</p>
“我有一个梦想:把后世所有的资源全部打包,将大明建设成一个辉煌的盛世!”</p>
“我有一个梦想:日月所照,江海所至,皆为明土。”</p>
“整个世界,额滴额滴都是额滴!”</p>
(/56507/56507384/11215184.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