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2 / 2)

北宋小丫鬟 春未绿 1779 字 1个月前

她们坐的是下人坐的青呢马车,外面全糊着布,也没帘子朝外看,等到了大相国寺门口,赶车的小厮停下,锦娘才下马车来,看着周边摩肩擦踵的人群,她很是兴奋。</p>

赶车的匡三儿道:“我就在这里等你们,你们也不必着急出来,多逛会儿,别太晚就好。”</p>

锦娘从荷包拿出二十个铜子儿递给他:“劳烦匡三哥等我们,这些钱给您吃些中饭,别饿着了。”</p>

“哎哟,这怎么好意思?”匡三儿摆手。</p>

大家都是一起做活儿的,这锦娘又不是伺候主子们的大丫头,出手还这么大方。</p>

锦娘坚持:“您就收下吧,怎么好让您久等。”</p>

四儿也跟着帮腔:“匡三哥,你就收下吧。”</p>

匡三儿这才不好意思的收下,锦娘则牵着四儿的手,看这里是临汴河的大街,据说沿着这条街过去就是相国寺。相国寺前有一座桥,这桥平整端正,不是以前常见的吊桥或者拱桥。桥的西边看起来商贩颇多,但锦娘怕跑来跑去不记得路了,遂先去相国寺再说。</p>

只是没想到相国寺的门口吃食叫卖声络绎不绝,她对四儿道:“你看你要吃什么?我买给你。”</p>

当街商贩有卖水饭的、爊肉、还有各种小食点心,还有物美价廉的熟食铺,他们卖的鸡鸭鹅兔或者是肚肺、鳝鱼、包子鸡皮、羊杂碎每份通通十五文。</p>

香喷喷的食物刺激她们的味蕾,四儿不敢多要,只说吃一份水饭就行,锦娘一看就知道她替自己心疼钱,主动替她买了一份爊肉,一样木瓜水,她自己则是买了一盘鸡,两份小食,二人吃的肚子都快鼓起来,正好走着进寺。</p>

即便是在现代见惯了商业街的锦娘,也被面前的场景惊呆了,相国寺的大门卖飞禽、猫、狗之类的动物也就算了,进寺门的第二重和第三重之间,全部拉着彩色的幕帐买日杂,如今正是夏天,铺草席、竹席、屏帐这些床上所用之物,连牙刷子牙粉倒也罢了,甚至连弓箭,马鞍、缰绳也有卖。</p>

锦娘买了一盒牙粉,不过七八文钱,打开一包闻了闻,竟然有薄荷的香味,又细腻,比找管事妈妈们二十文买的一盒质量还好。紧接着,她又买了两挂草席,这是她和四儿一人一床,只有生活上舒适些,才不容易热出病来。</p>

话说四儿没想到锦娘会替她买草席,又是感激不已。</p>

锦娘则笑道:“拿着吧,日后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p>

说完,她又见旁边靠近佛殿的地方有应季的各种水果、干果和腊肉这些,这些她就不买了,周家的干果水果倒是常常吃。</p>

放眼望去,这才是到了目的地,佛殿两边的走廊上都是各寺院的尼姑在贩卖手工,刺绣、领抹、绢花、珠翠头面,各种头饰,还有各色镶嵌金线的幞头、假髻、冠子,简直看的人眼花缭乱。</p>

锦娘边走边看,这些尼姑们的刺绣手艺真的很高,她看着一片镶嵌珍珠的抹胸,售价是十五贯,还有领抹上镶嵌的珍珠一条三十贯,刺绣的领抹一条也要一贯,上面翠线金边的花朵,锦娘觉得自己也能做。</p>

和她们一样来逛的有戴着帷帽的大家小姐,和一些富家千金,她们身上的穿戴皆是不俗,有位鬓边戴着花的小姐褪去帷帽,看中一朵珍珠做的栀子花,就这样一小朵就两贯。</p>

挎着篮子卖酒的婆子,有些嫉妒道:“这些尼子们还真是赚钱。”</p>

锦娘忍不住问道:“她们不是尼姑吗?这些布匹珍珠从哪儿进来绣的?”</p>

“小姑娘,你是外地人吧,相国寺南边就是一条绣巷,里面都是住的刺绣的手艺人和尼姑们,她们这些人别看穿着破衣烂衫,一个个的可有钱呢。”婆子摸了摸自己的酒,打算等会儿去外面小食店售卖算了。</p>

又听锦娘问:“我听说蜀绣阁不是最大的绣楼吗?那大家是愿意找蜀绣坊还是找绣巷的人呢?”</p>

婆子笑道:“蜀绣阁是做成衣的,他们的绣品还不是这些刺绣人也可以把东西拿过去卖,平日她们自己也做些生意,不过她们也只能每个月来几次而已,但就是这样,她们的日子都好过的很。”</p>

锦娘没想到蜀绣阁原来是卖成衣的,也就是蜀绣阁签了绣娘,随便你想做什么衣服你就做什么衣服,只要有人买就分钱给你。</p>

她想她若是住在汴京该多好啊,东京除了房价贵,别的赚钱的机会比江陵多百倍啊。</p>

(/90963/90963903/1010098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