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这是温圆。”明洛先给胡阿婆介绍女婢。</p>
胡阿婆这点上比她平常心,只打量了两眼便挪开了视线,忧心忡忡地望着那一眼数不清匹数的绢帛,和十个宛如百宝箱般的贵重箱笼。</p>
“孩他爹,这可咋办。”胡阿婆几乎晕头转向。</p>
“回家再说。”这儿人多眼杂的,少讲为好。</p>
就这样,他们一行五人,费了好些功夫和力气才把东西统统搬进自家院子,绢帛还剩近八十匹,错落有致地堆叠在早早腾出来的柴房中,另一个小间拨给了阿泉住,温圆则暂时和明洛睡一间。</p>
时间已过未时,明洛哄着自家阿娘吃了几块价值不菲的糕点垫垫肚子,并在这个食盒得到胡阿婆的另眼相看后和宋郎中相视一笑。</p>
阿泉自去劈柴挑水做粗活,温圆则相对好些,往后院晾晒的地方翻面,顺便去厨房择菜备菜,之后烧火做饭。</p>
他们三人一改夏日的午后瞌睡,纷纷聚拢在箱子附近。</p>
明洛利落地依次开锁,在心理预期的作用下,面对这一箱箱在普通百姓家看不见的首饰书册瓷器等物,她表现出了不同于另两人的绝对平静。</p>
没办法,她是看惯现代工艺和珠宝的人。</p>
古代的几乎所有珍品,除了极少数的金器和天然物,在色泽和光鲜度上远不如现代的加工手艺。</p>
比如一支翡翠混合玛瑙的鎏金钗,别看又是玛瑙翡翠的厉害,说到底在现代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化工手段下,全然不叫个事儿,起码在她看来,不够惊艳,更不够漂亮。</p>
大箱子装的多半是些日用之物,连冬用的被褥和大袄都备下了。</p>
在没有棉被棉衣的隋唐,冻馁是冬天百姓死亡的普遍原因。</p>
未曾想堂堂王府,想得如此周全。</p>
“儿啊,那大王……可是对你青眼有加?”胡阿婆颤巍巍地摸了摸一只银钗上的珍珠,瞪大着眼问出这样一句傻子都听得懂的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