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人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
薛蟠“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第四回),确实不喜欢读书,怎么培养他?行万里路,见多识广以弥补读书不多带来的缺陷。
“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第四回)
林黛玉从姑苏进京,一路游走,算得上见多识广;薛宝钗跟随母亲和哥哥在外,也比贾府内的“三春”和史湘云等有见识。
薛蟠也是同样情况。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第四回)
因为“年轻不谙世事”,撑不起台面来,但并不是说薛家生意薛蟠没有经手、没有参与,从伙计、总管到买卖成局,都是跟他打交道的。再加上出外游走,薛蟠只比贾宝玉大了几岁,但明显比贾宝玉成熟好几个层次,主要体现在日常为人处世上,而不是众人的“闲言碎语”里——看一个人什么样,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或者被说了什么。
学堂称霸,立足。
在“贾家之义学”里,写薛蟠的所作所为是穿插在贾宝玉和秦钟入学之中写的,重点描述了薛蟠的胡作非为,包括“偶动了龙阳之兴”,重点说了他的三个男伴——金荣、香怜和玉爱。贾宝玉与秦钟颇为亲密,惹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秦钟和香怜只说了一句话,金荣就一口咬定他们俩发生了实质关系,并“广而告之”。这两件事与外传的薛蟠的“龙阳之兴”是同样的发展模式,多说了几句话或者关系确实好一点,就被传了“绯闻”。
薛蟠在义学里的所作所为,学习玩乐还是其次的,结交贾家人脉关系的意图明显。金荣就是近荣,与荣国府那一脉关系更加亲近。金荣的姑妈“原聘给的是贾家玉字辈的嫡派,名唤贾璜。但其族人那里皆能像宁荣二府的富势,原不用细说。这贾璜夫妻守着些小的产业,又时常到宁荣二府里去请请安,又会奉承凤姐儿并尤氏,所以凤姐儿尤氏也时常资助资助他,方能如此度日”。(第十回)
听说金荣和贾宝玉、秦钟等在学堂发生冲突之后,璜大奶奶“一时怒从心上起”,前往宁国府讨说法,虽然最后无功而返,但成功地把“秦可卿快死了”的消息带了出来,也向宁国府表明了他们的立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