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名单根本没有出炉之时,很多以为自己定然能够稳拿乡试主考官名额的官员亦是抹下面子,纷纷想方设法走林晧然的关系。
仅是三天时间,几乎所有属意乡试主考官的官员都纷纷眼巴巴地瞪着林晧然,乞求林晧然能够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乡试主考官的名单上。
礼部衙门,左侍郎签押房内。
身穿官服的林晧然端坐在书桌前,背后的墙上挂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警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林晧然手持着一支狼毫毛笔,面对着两京主考官的空格,眉头却是深深地凝住了。
在两京十三省的乡试之中,最重的是两京的乡试,录取人数都是135名,像广东仅75名,贵州则是最少为30名。
相较于十三省乡试正副主考官的灵活性,两京乡试主考官则是有章可循,通常都是由符合条件的翰林院中挑选官职高和资历深的翰林官担任。
按着现在翰林院的官职排序,两京的正主考官毅然是翰林院的两位侍读林爌和汪镗。
汪镗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庶吉士,初授翰林院编修,累迁翰林侍读。无论是个人资历,还是年龄上,他都很是符合两京主考官的人眩
林爌的年龄和资历比汪镗还要更老一些,自然是更符合条件。
两京之中,应天乡试的主考官的含金量要更高,从现任首辅、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均为南直隶人,则是可见一斑。
只是很多时候更重政治因素,毕竟北京才是首都,故而年龄和资历更老的林爌出任顺天乡试主考官,而汪镗则是要“委屈”于应天乡试主考官。
林晧然却是有不同的想法,认真地斟酌一番后,他在空格上填写了两个名字,轻轻地吹了一下上面的墨汁,便是在上面盖了自己的官樱
“赵牧,你即刻给正堂大人送过去1
林晧然将名单装到信封之中,旋即便将一名书吏叫了进来,让他将这份名单上交给李春芳。
虽然名单是由他拟定,但真正的决定权其实并不在他这里。既要通过礼部尚书李春芳的审核,同时还要内阁定夺,甚至还要皇上感到满意。
当然,本朝的皇上痴迷于修道,很少会插手这种小事情。
李春芳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官员,若不是被召进西苑,他都会呆在礼部。至于翰林院那边,只有发生了事情,他才会过去处理。
他今天呆在礼部衙门中负责事务,只是看过名单之后,眉头不由得紧紧地蹙起。只是这个老好人一个名字都没有更改,便是盖上了礼部的正堂印,便差人送到内阁。
徐阶在首辅的值房之中,正是处理着两京十三省的奏疏,站在帝国统治者的高度鸟瞰着这个王朝所发生的种种事端。
得知礼部拟定的乡试主考官名单送过来,他亦是第一时间察看这一份名单,只是翻开名册之时,这张充满着慈祥的脸上闪过惊讶之色。
他的眼睛瞪着名单,嘴巴则是微微地张着,这十三省乡试的主考官还好,但两京的正主考官毅然是: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殷士儋和国子监司业兼翰林编修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