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劝谏(1 / 2)

闻听此言,朱棣不禁转头看向了他。</p>

那双微眯的眼眸里此时充满了寒意。</p>

朱高炽只被朱棣看了一眼,顿时生出了几分如芒在背之感。</p>

他双膝一软,直接从椅子上滑跪到了地上:“父皇,靖难之役,朝廷出兵百万,用于镇压顺天,如今虽然战事已定,天下格局也已经有了定数,可是那些死难的将士还需抚恤,透支的国库还需填充,如今的国家已经再难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恳请您能三思啊!”</p>

面对朱高炽的这番劝阻,朱棣只无奈叹了口气:“老大,你不像我!”</p>

“爹!”</p>

“我懂了!”</p>

“说说你的想法吧……”</p>

朱高炽的这一声呼唤,压下的是朱棣的帝王心术,唤醒的是原本薄弱的父子之情。</p>

朱棣深深叹了口气,随后再次坐在床榻之上。</p>

“儿臣手下笼络了许多名士,如果您想编撰《永乐大典》,儿臣可以让他们加入其中,方孝孺素有大儒之名,儿臣可以请他作为《永乐大典》的主编,封翰林院学士衔,这样既善待了方孝孺,也能让天下之人对我永乐一朝不至于有太多歧见,不知父皇意下如何?”</p>

“方孝孺是个硬骨头,你想劝他担任编撰,恐怕绝非一件易事,若想劝动此人,恐怕还需方子言出面,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办了!”</p>

“多谢父皇信任,但除此之外,儿臣还有一件事情想要与父皇言明!”</p>

“什么事情?”</p>

“儿臣进宫面圣之时曾被锦衣卫拦住车驾,他们只言说是奉朝廷之命清剿建文余党。可在儿臣看来,此事非但难有成效,还可能会对朝廷造成抹黑,不如就请陛下赦免那些逃窜在外的建文余党,莫要继续追究此事了吧?”</p>

朱高炽提出此事,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p>

建文一朝毕竟是传自于太祖皇帝的正统。</p>

他们篡权夺位,本就于理不正。</p>

如今朱棣在继位前夕还在派遣锦衣卫大肆搜捕建文余党,此事若是传将出去,难免会对朱棣的名誉造成影响。</p>

而且除此之外,朱高炽还有一颗人心。</p>

靖难之役已经造成了太多死亡,已经导致太多无辜之人被卷入其中。</p>

他也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那些无辜之人得以解脱。</p>

可是面对他的提议,朱棣这次却显得十分强硬:“不行!”</p>

“别的事情朕可以答应你,但涉及此事,绝对不行!”</p>

朱棣说至此处,态度稍有几分缓和:“老大,你也是读书之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这样的道理你应该懂的!”</p>

“新旧王朝的更迭可绝非是凭借一颗仁善之心就能维持得了的,你只看到了那些锦衣卫大肆搜捕建文余党,可你又是否知道如今在暗处又有多少人想置朕于死地?”</p>

朱棣此言一出,朱高炽不免为之惊愕。</p>

朱棣只是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同时开口对其说道:“你若是不懂朕的意思,那就去问问方子言吧,关于此事,他应该看得更加透彻……”</p>

次日,侯泰再度前来,而他这次当真是给方子言带来了一个女人。</p>

那是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身穿着一套鹅黄色的襦裙,进了房间便怯生生低着头,甚至不敢看方子言一眼!</p>

面对突如其来的女孩,方子言大感错愕:“嘶,这是什么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