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夏尚书,不日入阁,可喜可贺。”</P>
夏元吉一时间满面红光,连连摆手:“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当不得!当不得!”</P>
孙青书是三人里唯一没有官身的,顾忌也就少了很多。</P>
他看向周围,随后轻声道:“时辰也不早了,今日殿下获封东宫太子,夏尚书确认入阁,当是双喜,不如由孙某做东,稍晚一些在教坊司摆上一桌,我等今日把酒言欢否?”</P>
白玉秀年轻,脸上带笑的看着孙青书,又看了一眼夏元吉。</P>
这事自然是要不日即将入阁的夏原吉点头才行。</P>
夏元吉也不会落人情面,欣然点头,却是又道:“还是得要等下衙之后才行,国事要紧,万事当以国事为先。”</P>
孙青书脸上笑容更盛。</P>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P>
“夏尚书放心,孙某先行定下雅间,便遣人在户部外等候。”</P>
……</P>
随后两日,朝廷旨意明发,昭告天下,朱允熥成了实实在在的大明皇太子,入主东宫,成为大明储君。</P>
而今,只剩下一场册封大典罢了。</P>
但朝堂之上的风向,却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转变。</P>
更多人旗帜鲜明的在朝堂之上喊出要加强洪武新政的力度,在永盛元年到来之际,推动更进一步的永盛新政。</P>
争取在短时间内,朝野上下打造出一个永盛盛世来。</P>
而按照锦衣卫潜伏在地方上的缇骑暗哨传讯,地方上原本有关于洪武新政的不恭言论,也在这段时间消失了很多。</P>
总体来看,随着朱允熥正式册立为大明太子,人们已经能看到朝廷推行新政的决心,是不可能随着皇权的更迭而发生改变的。</P>
既然不能反抗,便只能是选择乖乖的躺下。</P>
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年的洪武新政,真正取得最大的成就,即砍了无数明确反对新政的脑袋。</P>
唱衰洪武新政,反抗改制的人,死了一片。</P>
剩下摇摆不定的人,在看清当下的局势之后,很容易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P>
而朱允熥在这几日,却并没有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就搬去东宫居住。</P>
西安门外,玄津桥边的太孙府,也换了一块门匾,改成了太子府。</P>
东宫那边,倒是汤鹊清和沐彩云带着几个孩子住了过去。</P>
太孙府这些年在宫外有不少产业,虽然赚的不多,但凭着冰食、甜食以及橄榄球赛,也算是攒下来亿点点属于太孙府的私产。</P>
朱允熥没去东宫,却知道汤鹊清已经带着沐彩云,正在大刀阔斧的要给东宫各处宫殿重新装修。</P>
他还听说,两个丫头还准备将乾清宫和养心殿,以及宫里头娘娘们住的宫殿都修缮一遍。</P>
钱从当初的太孙府账上出,不走户部和内府库。</P>
权当是她们这些小辈的给长辈们尽尽孝心。</P>
太孙府的账目是清清楚楚的。</P>